第176章:大明的思想需要新血液(1/1)
“陈兄!”
“你是会试第一!”
第二天放榜后,跟他同租房子的朋友兴奋的跑回来,边走边喊。
虽然他自己没金榜题名,但在这儿的一段时间,也算是托了陈献章的福,由他指点了不少东西,长期拉后腿的数算水平改善了不少。
成绩出来后,这位同居的朋友上了副榜,可以入国子监读书。
这对他而言已经是个好消息了。
所以跟陈献章报喜起来,眉飞色舞,一点酸气都没有。
结果一夜没睡的陈献章只是衣冠不整的拉开门说了一句,“咦!”
“我中了!”
随即把门一关,又回去补觉了。
报喜的朋友惊讶他一夜之间颓废如此,连会试头名的消息都没能刺激到他。
对方趴到窗户边上,本想劝说陈献章收拾收拾,外面还有不少等着他出去庆贺的同科学子呢,却见陈献章连鞋子都未曾脱下,整个人卧在床上,鼾声如雷。
朋友“嗨”了一声,却也没再去打扰。
—————
等到殿试那天。
朱见济穿戴整齐的坐在宝座上,看着新科贡士们一个个的走进来。
他们之中有些人看上去很紧张,但也有一些貌似轻松的。
毕竟只要过了会试,那就能当官了。
殿试只是确定最后的排名如何,是不会刷人下去的。
皇帝挥了下手,让他们抬起头来。
一直低着,对脖子不好。
陈献章作为会试头名,走在最前面,微微抬头后,即便不能直视圣颜,但偷瞄一下,也能认出上座的确是自己偶遇的那位少年。
只是换成了帝王龙袍后,让对方浑圆的身材少了几分富贵,多了点霸道的感觉。
想来等年纪上去,青春期迅速发育后,能更加有威严。
他在心里松了口气,然后迅速收回视线,不敢冒犯天子。
陈献章脸上的黑眼圈还没有退完,可见朱见济关于“世间真理”的问题,还在他的梦里徘徊了好几天。
不过也许是有了些头绪,这人精神振振,除了黑眼圈浓了点,并没有多少颓败之气。
加上他在这科贡士里算是年轻的,眉目儒雅,看的旁边围观的大臣也微微点头。
官员代表朝廷颜面,长的太差可不行。
“今日殿试,是朕给你们出的题目!”
等人缓了缓,朱见济站起来,让捧着考卷的朝官开始分发,一边对考生们说些“考试注意项目”。
“这次殿试,朕要考你们两个问题——”
“一个,是为何而学,诸位可以畅所欲言,不必拘束!”
“一个,则是策论。”
“大明边疆辽阔,四面皆有不驯之蛮夷,针对这点,我朝该如何制之?国家之内,又该如何?”
堂下的考生闻言,都紧张起来。
因为这两个题目都太广泛了!
描述起来,可不是能轻松搞定的。
新皇果然不喜欢按理出牌,一来就玩这么大!
幸好这是在殿试,不然这官就当不成了。
提笔研磨,考生们闭眼思虑一阵后,便开始写起了自己的议论文。
陈献章坐在其中,感受到来自旁边君臣的视线,重重吐出胸中闷气后,也写了起来。
“陛下这次出的考题艰难,若是真能言之有物,那便有望成我朝未来的栋梁了!”
朱见济身边的徐有贞看着奋笔疾书的贡士们感叹一句,顺便吹捧皇帝。
小皇帝轻轻一笑,“朕出的题目,很难吗?”
只要那些考生到了京城后不要成天闷着苦读,而是花些心思去看看报纸上的各种咨询,收集朝廷这些年推出的新政策,摸准自己这个皇帝的心思并不难。
虽说古代的消息传递速度非常缓慢,但这里到底是京城。
是有《文政杂谈》和德云社的地方。
前者是官方出版,上面多得是议论朝廷大政的文章。
后者是皇家隐藏在民间的喉舌,本就能拿到前线第一手资料,然后编成利于流传的段子去外面。
由此,就看那些考生的脑子灵不灵敏了。
朱见济下去走了几圈,看了看某些人的答案。
靠近的时候,能明显感觉到对方的身体僵了僵,好在拿笔的手够稳当,没有紧张到写错别字。
当他走到陈献章身边时,这人已经完全投入写作之中,两耳不闻身外事。
他是看过很多期报纸的,又有偶遇时得闻皇帝天音,沉思了这么多天,也该下笔如有神。
而他写的东西也没让朱见济失望。
当看到上面的“学以致用”、“学以为国”以求“直达本心良知”,并且有理有据的论证起其观点,并不是其他学子空荡荡的“为往圣继绝学”时,朱见济满意的点了点头。
而且陈献章的书法写的十分漂亮,赏心悦目,足以再让朱见济给他加几分。
他陪着这群贡士考完,然后才在众人的拱卫下,带着卷子离去。
几日后公布殿试排名,陈献章被御笔点为状元,由他带头,骑着高头大马游街簪花,春风得意,让人好好见识了一番新朝进士的风光。
“陛下对新科状元很是满意嘛!”
就在朱见济站在城门之上,感叹“天下英才尽入我彀中”时,卢忠赔笑道。
朱见济没理由否认,“不错,陈献章的确是个人才。”
但马冲又对此不解,“朝堂上能臣不少,陛下何必对一个进士花心思?”
别人看来,状元郎是风光体面的,可在朝廷里,这人起码要在翰林院中熬不少日子才能出头。
论权势地位,连自己这个太监都比不上!
“你啊你,多读书!”
朱见济摇头叹息。
他现在手里能办事的人是有很多,不论中央还是地方,在考成法和皇帝手握兵权的威慑下,大多会安心做事,不敢胡来。
可要想政策持续下去,改变整个大明的面貌,只埋头做事是不行的。
他们要把自己做的想的,宣扬出去!
还是老前辈的话说的精妙——舆论战场,你不去占领,别人就会去占领!
现在通过德云社和发行报纸,朱见济对大明的民间言论有了基础掌握,但士大夫的脑子里还充满了他们从“圣贤书”里学来的私货。
程朱理学僵化之后,当代大儒讲求的,大多是刻板礼教,每天计划好自己穿什么做什么,活得跟个傀儡一样,还利用自己的地位,要求别人跟着他学习。
不学你就是叛经离道!
不学你就是存人欲,灭天理!
至于对方受不了这样的束缚,希望获得更多的自由空气,追求灵魂通透,那就不关理学大师们的事了。
朱见济上位之后,在东南大开杀戒的事更让他们哔哔不已。
根据卢忠的情报,有不少士大夫躲在家门之中,小声骂当今天子有暴君之相。
这差点让朱见济笑出声。
老百姓夸他仁德,某些人却说他残暴……感情他小小年纪,还有两幅面孔?
他能猜到,已经有些士大夫在预备着,等乾圣朝结束之后,就针对朱见济这个皇帝编一些野史故意摸黑,就像原历史上的明宪宗一样——
明明是个中兴之主,结果在后世人眼里,可怜的宪宗就成御姐控了,他那个丢了河套的儿子才是大明的救星。
直到后世信息大爆炸,人人都能识字读书,才慢慢打破这些人编造出的虚假形象。
朱见济需要解决掉他们,并且是一劳永逸的解决。
靠杀人,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
全面普及知识,以目前的生产力而言,也很难做到。
所以,他要扶持一个站在自己立场上的儒家大师作为代言人,抨击落后腐朽的礼教,让士大夫学习新的东西。
大明,需要一场“新文化运动”!
这位大师要善于做学问,并且能吸引人追随于他,开创新思想新流派。
就像后世的王阳明一样,为大明的士大夫们注入新鲜血液。
孔公诚做不到。
他最大的倚仗,是“孔夫子”这个招牌和站队能力,只说做学问,他还无法成为一代宗师。
但陈献章有这个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