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荆襄流民的解决办法(1/1)
乾圣元年的四月底,
“兀鲁思一战,生擒孛来,俘虏两千三百余人,牛羊三万……”
内阁之中,商辂正对着朱见济打报告,转述这次主动出击取得的成果。
在绝对的优势碾压下,获胜是必然的。
朱见济对此毫不意外,只是安心坐在凳子上撸猫——
这猫还是他当年送给杭皇后玩的那只大橘后代,完美继承了它爹的肥胖基因,小小年纪已有朱见济幼崽时期的风范了。
更重要的是,这橘猪脾气很好,很亲近朱见济。
那只已经在皇宫内繁衍出几十只后代的大橘估计是和朱见济一样记仇,到现在都没忘记过去自己才舔顺毛就被他逆着摸乱的仇,所以每次一碰到都得大惊小怪一阵。
若是杭皇后在旁边,它还得对朱见济撅起屁股,当着面**蛋,眼神鄙视,霸气侧漏。
它的后代也大多如此。
好在后面朱见济又引进了几个阉猪人才,阻止了这种不雅风气在宫廷内的传播。
而现在独得皇帝恩宠的这只,却是罕见的会对朱见济蹭蹭舔舔的大脸猫。
此时还在春天,北方还有些没有散完的寒气。
朱见济也喜欢抱着这坨肥肉来暖手。
跟猪咪贴贴,是一件多么让人心情愉快的事!
就在捏猪肚子的快乐下,朱见济决定给那些俘虏一个好下场。
他毕竟是心善的,一口气杀太多人也不符合皇帝仁慈的形象。
“只诛首恶,将孛来处死吧,送去给其他边镇的人瞧瞧。”
“剩下的人,则是依照旧例,迁到辽东为奴,修长城边堡。”
“另外,这段日子关外的户口登记如何了?”
张凤连忙回道,“自组建农会和分田的消息传出去后,加上地方官府发动和蒙古牧民主动入籍,新增已经有四万三千多人。”
听起来有点多。
但朱见济还是摇了摇头,“不行,少了!”
关外的土地开垦情况终究要注重。
要想在那边长治久安,那发展生产就得搞起来。
纺织厂能拉动经济,但也只能拉一点点,农会也是一样。
因为关外的人口基数是不多的。
只是靠本地人自己繁衍生息,朱见济开放十八胞胎都不行。
生养孩子是需要时间的。
而且生活压力也不会让老百姓养得起那么多孩子。
很多情况下,日子难过的百姓要么咬牙带着孩子吃糠喝稀,要么就是卖儿卖女,补贴家用。
没有强大外力的推动,这是难以改变的。
朱见济已经在考虑要不要鼓励一些人口外迁到关外了。
可眼下的新问题,是中原之地的田土在清点之后还算够用,人口还没膨胀到需要去更北更南的地方开荒的地步。
而且边荒土地如何获得足量的粮食,也必须考虑。
不然直接下令移民,那就是在把人往火里推。
“还是得鼓励百姓耕种才行!”
小皇帝思来想去,觉得还是粮食的问题。
人吃不饱饭,什么事情都不好做。
而以目前的农作物产量,即便有农会这种集体化劳作的加持,平均下来也就够老百姓吃喝不愁。
吃更好的,更饱的,那还是个遥远的梦。
谁让大明朝现在走上了小冰河期的路呢!
朱见济从未忘记过这个特殊的时期,也从来不敢把每年必到的各地受灾情况奏疏扔到旁边,自欺欺人,当个不接地气的天龙人。
他是要来改变大明朝的!
原来的历史轨迹上,在土木帝重新登基后的“天顺八年”,可还爆发了一场浩浩荡荡的荆襄百万流民起义呢!
虽然那次起义的主要原因并非天灾,但朱见济已经让人调查过荆襄之地的情况,知道流民暴动的推动力十分复杂。
首先,是湖广之地的地形问题。
大山林立,谷阻山深,人烟稀少,是大明统治区中相对薄弱的环节,逃到这里的流民可以依之自行耕种,避开各种赋税和徭役。
永乐之时,就有流民逐渐逃到这里,而从宣德年间开始,流民数量日益增多。
其次,是朝廷管理问题。
流民为何而来?
一者源于土地兼并,以至于百姓失地,不得已流浪乞活;二者源于户籍压迫,世代传承只允许人做一件事,实在是太可怕了;三者,则是在事态暴露之后,朝廷铁血无情的镇压,更加刺激到了流民。
再加上其他琐碎情况导致的,这才使得流民人数浩浩荡荡,不可禁绝。
而现在是乾圣元年,距离原历史爆发荆襄流民起义的时间,还有四年。
得益于先知优势,朱见济已经在着手解决荆襄问题了。
他首先是利用去年开始的清田事件,清理出官田后,以在江南各府组建农会为由,派人去荆襄招募部分人口返回原籍。
但被召回原籍的人数对于整个荆襄而言,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留下的属于早已习惯了自耕自种生活,并且脾气不柔顺的桀骜之人。
然后,朱见济又在大臣之中征求意见,询问这些精英们如何解决流民。
虽然搞出来土地兼并的很多也是这些人,但荆襄流民有百万之众,多有不驯者,他对于湖广一省的情况也没有深入了解过,一个不小心就容易出乱子。
而且在几次考成之后,朱见济对此时的大明官员素质还是有些信心的。
总比以前摸鱼党充斥朝堂的好。
最后,翰林院侍读周洪谟上疏,请求朝廷借用东晋时期侨置郡民的方法,在湖广广设州府县镇,设置官吏、编户齐民、以轻徭薄赋为诱饵,吸引流民走出大山,让他们安居生业。
如此,才是最根本的解决之法。
流民遁入湖广荒野之地,起因就是为了求生。
如果朝廷继续将荆襄山区视为禁脔,独占山川之利,就为了莫须有的“恐流民聚众闹事”,那最终只会让担忧变成现实。
正如朱见济曾经在报纸上对百官强调过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要求官员要爱护百姓,听取群众意见,不可以不接地气搞“一拍大腿,有了”的糟心事。
老百姓的诉求朝廷视而不见,还一意孤行的推广落后法令,那自然是要跟人民群众对着干了。
下场能好到哪里去?
朱见济高兴的笑纳,给周洪谟升职加薪,让他掌管翰林院事务。
又依照他的话,“因原襄阳府辖之郧县地接河、陕,路通水陆,居竹山、房县、上津、商洛诸县之中,为四通八达要地……”,将郧县设置为郧阳府,并且让原来的江西按察使原杰转为郧阳经略,安抚流民,给了他堪比布政使的权力。
目前,原杰已经到任,并且四处派人调查当地情况,向流民宣布朝廷的新政策。
比如说他们能获得自己耕种了好几年的土地、入户当地成为合法居民,还有额外的免税优待。
自己能够合法的种地,这对中国人来说是个不可抗拒的诱惑。
不过除此之外,一味的怀柔是不能彻底解决流民们的。
百万之众聚于一处,难免会产生一些野心家。
原杰在宣传政令之时,就被当地占山为王的几个寨主给堵过,他们还企图鼓动别人,不服从朝廷号令。
于是朱见济又命自己的小伙伴徐永宁他们带兵前往湖广,武力威慑,以为后援。
反正东南那边的硬骨头都砍得差不多了,中部地区可以给他们当新地图刷。
根据原杰最新的报表,新政策的推行已经取得了良好成果。
比起原历史记载中,土木帝想通过武力强行把流民驱赶回原籍,还暴力镇压反抗的做法,“怀柔”显然更有成效。
可要想收取成果,还得等上一两年,朱见济只能祈祷这几年湖广不要出现强大的自然灾害,能让刚刚稳定下来的流民安心开发那片土地,成就“湖广熟,天下足”这句后世著名的谚语。
“恩科开办的如何?”
朱见济捏住怀里肥猫叠出来的肚子,又想起了一件事。
他的恩科还没弄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