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7章:逼萧瑀接权力之剑(1/1)
资阳城发生的事情并不是单独的存在,秦冲的杀官司夺城举动仿佛只是冲锋号而已,紧接着,蜀郡、临邛郡、资阳郡、隆山郡还属于李唐王朝的县份,也有大量流民出现了,甚至和成都比邻而居的双流县、晋原县、清城县、万春县也避免不了,给人的感觉,仿佛所有百姓在一夜之间都变成了流民一般。
虽然各县流民还保持一定程度上的克制,没有学秦冲造反,可李唐王朝要是没有解决吃饭问题,各地的流民暴动只是迟早罢了。
“不应该这样啊!”东宫嘉德殿,李世民揉着隐隐生疼的太阳穴,苦恼的说道:“就算有流民,也该从更远的地方出现才对,资阳乃是我大唐中心,且东南方皆有重兵,为何反倒先闹了起来呢?”
“殿下,资阳城的匪患乃是粮价居高不下、步步攀升,百姓买不了粮食吃,自然会怨声载道,而其他郡县或许也有;但此四郡流民遍地,其他地方也好不到哪儿去。或许是因为道路封锁,使消息无法传到成都城。”这段时间为粮价而心力交瘁的萧瑀满头白发,仿佛老了十几岁,他叹了一口气,躬身说道:“殿下,我们本来内忧外患,如今民怨更是开始爆发起来,要知道,许多流民是我军将士的家眷呢,要是不设法平抑粮价,恐怕我大唐较之大业末期也不妨多让,到了那一步,不用隋军来打,我大唐军队自己就崩溃了。”
“这…诸位以为如何?”李世民不禁犹豫了起来,平抑粮价也代表他要把官粮和军粮通通低价卖出去,要是手头无粮,军队也一样崩溃。
关键是就算他愿意把官粮、军粮低价售出,如果已经囤积了很多粮食的朝中文武不配合,或是低买高卖、大赚差价,一样难把粮价平抑下去。
事到如今,其实在座这些大唐重臣都知道节节攀升的粮价跟隋朝大肆购买蜀锦、珍贵木材有莫大的关系,正因为趋利的百姓见有高利可图,争着去产生蜀锦、入山找木材,致使富饶的成都平原田园荒芜,产出不高,而在产出不高的情况之下,又有悄悄收购百姓余粮,而百姓见到集市粮食多、价格不高,便通通以高价售出,随着隋朝忽然断了商贸往来,失去隋朝粮食的蜀中百姓,一下子就陷入有钱也买不到粮食的窘境。他们不会反思自己当初趋利行为,只会认为朝廷不好,而当有心人把舆情矛头指向朝廷的时候,流民暴动理所当然的发生了。
这是隋朝在蜀中大地布局了已久的大局,目的是让从李唐王朝手中获得田地的百姓,从之前对李唐王朝的感激、感恩,变成失望、绝望。等到隋朝攻灭唐朝之后,再把粮食运来蜀中,把高得恐怕的粮价平抑下去,那么民心自然而然就是隋朝的了,而百姓永远都是最现实的群体,善忘是他们的本能,当一家人吃饱了肚子,谁会记得李唐均分田地的‘善举’?
隋朝这个釜底抽薪之计,是极为无耻和恶毒的阳谋,大家明明都看破了,但就算看破了也无可奈何,同样没有多少粮食的李唐王朝面对这骤然汹涌起来的乱相,自然没有办法去解决。
归根到底,杨侗这是借大唐王朝贫穷的实情,顺势而为、仗势欺人,而李唐王朝在贫穷落后这个大势面前,一切努力都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其实说起来,唐朝最先有关陇贵族、山东士族、南方士族、各州豪强支持,又占关中平原、成都平原、汉江平原北部这些产粮重地,俨如是战国时期的秦国,本来是很有前途的一个国家,如果当初将士用命、君臣同心、文武同志、宗亲同德,那么鹿死谁手,还真尤未可知。
只可惜李渊在天下还没有一统的时候玩弄权术,为使自己的帝位稳固,罔顾国家利益,大玩派系之争,使唐朝大好前途毁于内讧之中,当然了,李渊作为一代帝王,他的做法无可非议,但是他做早了几年时间,他应该先灭隋朝这个强大的敌人之后,再玩弄帝王之术也不迟,那时无论是王世充、李密还是窦建德、萧铣、林士弘,都无足轻重了,只是李渊见到李建成年纪太大,感到他威胁了自己的帝位,所以急着扶持李世民,挑起太子和晋王之间的矛盾,可谓是一步不慎、满盘皆输。
天下各路诸侯如今皆为隋朝荡平,仅仅剩下的唐朝也是处于苟延残喘、朝不保夕的困境,再把目光看向四周,只要是稍有规模的异族国度,也都纷纷给杨侗蹂躏了好几遍,处于畏隋如虎之状,今天的唐朝可谓是举目无援。
除非天命在唐,对各部隋军各降一场大大的陨石雨,把隋朝的十大军团的士兵通通砸死。否则,唐朝将去,不复返矣。
“殿下,居高不下的粮价非一日可平,可以慢慢来,但有件事却是不得不解决的燃眉之急。”一直默不作声的陈叔达怅然长叹,拱手说道:“依老臣之见,当先平定资阳城的流民之乱为主。”
“陈相国此言极是。”殷开山对李世民行了一礼,说道:“殿下,事分轻重缓急,一切当以平叛为重。”
“平叛啊?”李世民狠狠地揉了揉自己隐隐发疼的脑门,因为对于缺少军队的他来说,平叛同样一个扼待解决的老大难题,想了片刻,对殷开山说道:“殷相国。”
“微臣在!”殷开山连忙起身行礼。
“我给你四千精锐,去支援韩良,我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都要重回资阳城。”李世民沉吟一会儿,又说道:“完成这个任务之后,你既要肩负接应侯君集、张士贵的重担,又统筹阳安、平泉一带的大决战。”
殷开山一听这话,顿感肩头为之一沉,沉声应道:“微臣定不负殿下重托!”
“嗯。”李世民点了点头,又对窦纶、李道弼说道:“窦纶、李道弼。你们二人各率五千吐蕃骑兵,负责疏散蜀郡各县流民,如果这些人不遵号令,就给我武力镇压下去,我唯一的要求,就是‘尽快’二字,之后,再把各县郡后收拢到成都城。”
“末将领命!”窦纶、李道弼答应一声,领命告退。
“至于平抑粮价之事……”李世民又想了一会儿,对着在场臣子说道:“资阳之北、蜀郡之南是隋唐大战的战场,而我们在那里的军队众多,为了防止隋军与我军在正面战场上长期对峙,转派骑兵突袭我军粮道,所以各个大小官仓之粮,最好不动,以便随时支援军队。而接下来的日子,我会全身心投入到军事战斗之中,无暇兼顾政务,所以平抑粮价等等政务,以后便劳烦陈相国、萧相国、宇文相国、唐尚书做主了;你们怎么用什么办法,我全权不管,我只要求粮价压下来。”
李世民此言一出,陈叔达、萧瑀、宇文士及、唐俭顿时面面相觑,一个二个脸都全黑了,闹了这么大半天下来,感情是要我们自己变来如山、如海一般的粮食,然后再去解决粮价问题,而朝廷却是不闻不问、连一粒米都不出了?
“殿下。”陈叔达皱眉道:“朝廷粮食不足是事实,为了应对强势的隋朝,所以需要维持大量军队,这同样是迫不得已的事实,对于这些实情,我们也能理解。但是在安置百姓问题上,朝廷要是一颗米也不出,实在说不过去。而且说实话,臣等没有粮食在手,纵然有心去平抑粮价,也是有心无力啊。”
虽然说唐朝政事堂七相并列,但陈叔达是元从老臣,是当之无愧的首相,朝廷政务多由他负责,他身上的压力极大。
“殿下!”陈叔达话音刚落,就看到晋升为御史大夫的孙伏伽匆匆忙忙的闯了进来,众人一眼看去,只见他神情慌乱,额头汗水涔涔,这和往日的冷静、冷漠截然不同。
“孙御史,何事如此慌张?”李世民心头为之一觉,但脸上却故作淡然之色。
“殿下,微臣受命前去蜀郡北部巡视,发现有大量流民从隋境涌来。”孙伏伽大声说道。
“这流民怎么出现的?而且隋军不是已经封锁了各条通道了吗?这个时候怎么会有流民南下?”李世民十分不解连连询问。
孙伏伽解释道:“蜀郡之北地势险要、山势纵横,本身就不是什么产粮良地,那里的百姓之前亦是受到隋朝商人蛊惑,眼见田地产出不高、粮价低廉,干脆就放弃了田地,直接入山寻找珍贵木材;如今百姓也是有钱无粮,当隋朝断了粮食贸易,出现流民潮也很正常。据一些流民所言,他们是听人说殿下有济世安民之才,是益州百姓再生父母,在成都城开仓放粮,任由百姓自取,所以尽皆涌来,而隋军远袭益蜀中,自身并没有多少军粮,在无力帮助百姓的情况之下,索性放开通道,让百姓南下就食。”
此话一出,大殿之内一片哗然。
“殿下,这些北部流民分明就是受到隋朝的蛊惑,前来找我们麻烦来的。所谓的‘济世安民’、‘再生父母’实则是杨侗对殿下、对我大唐王朝的捧杀。”
陈叔达一下子就发现了问题的关键,这些前来蜀郡的流民对大唐王朝满怀希望,这才远道而来,可要是接济这些灾民,就会损耗大唐本就为数不多的粮食,若是朝廷不愿接济,不但对拥有“济世安民”、“再生父母”之美名的李世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搞不好的话,这些希望破灭的流民,一定会在蜀郡发生暴动。
“该死的杨侗。”李世民恶狠狠地咒骂了一声,经过陈叔达这么一点,立即意识到“济世安民”、“再生父母”之美誉,实则是一记捅向大唐心脏的毒匕。
“济世安民”、“再生父母”都是一些虚名而已,李世民可以完全不在乎,但是那些携家带口、汹涌而来的流民才是问题的关键,这些人的到来会给自己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他知道自己现在的首要之敌,不是合围而来的数十万隋军,更是在于内部,大唐本来就在蜀郡等地失去了民心,使各地百姓都当了流民,人人到了能够忍受的极限,要是这些北部流民在蜀郡闹事,本地百姓定然会纷纷响应,从而掀起反唐的巨大风暴,使大唐王朝无法立足。
想到这里,李世民焦急的说道:“杨侗阴险狡诈,做任何事情都是一环套着一环,他故意把什么‘济世安民’安在我的头上,分明就是利用流民来闹事,这些人一旦闹事,就意味着内部的流民也会纷纷效仿,诸位可有什么对应的办法?”
“殿下。”萧瑀听出李世民未竟之意,分明就是不愿拿官粮来赈灾,当他想起李世民不听自己的建议,不愿把官粮低价出售来平息民怨,才导致流民四起,其是愤慨的说道:“其实处理流民之事并不难,关键是要安抚好他们,朝廷只要给他们赈粥、给他们安排住处,他们就不会闹事,要是从一开始就做好这些,就根本不会有流民潮的出现,更不会有资阳城事件的发生……如今资阳事件、流民事件已经闹得沸沸扬扬,正该由殿下出面赈济,一来可让城内百姓信服,二来也能让百姓体会殿下仁心。”
听了萧瑀这番话,李世民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一双利税的目光更是充满了涛天怒火,如果目光可以杀人的话,恐怕萧瑀已经被李世民碎尸万段了。
萧瑀让自己拿官粮军粮去平抑粮价、赈济流民,道理是没错,也是老成的治国之道,但隋军此时此刻已经打到蜀郡,用不了多久就会兵临城下,萧瑀这时候提议把粮食放出去,跟建议自己自废武功、裁减军队完全就是同一回事。说这种话,跟建议自己自缚阵前,卑躬屈膝的向杨侗下跪投降有何区别?
这道理,萧瑀不会不知。这个老家伙分明就是看到大唐国势将倾,巴不得自己把李唐江山拱手让出;毕竟萧瑀是杨侗的舅姥爷,要是能让杨侗兵不血刃的结束唐朝寿命,他萧瑀算是立下大功了,而且因为大小萧后之故,以后他就算当不了隋朝的高官,全族上下照样能够平平安安、无损无伤的过着人上人的富足生活。
但是李世民生气归生气、愤怒归愤怒,却也知道九成以上的大唐官员都有这种想法,一些人更是不怀好意的盯着李氏宗亲,企图用李氏宗亲的人头,去隋朝换取高官厚禄,一旦自己动了萧瑀,恐怕这些人就会其中发难,所以哪怕再生气、愤怒也得忍气吞声的忍着。
他深吸一口气,硬生生压下这股差点喷涌的怒气,故作恍然的说道:“要是萧相国不说,我都差点忘了萧相国在安置灾民方面有着最为丰富的经验。既如此,那我便下一道政令,将平抑粮价、赈济灾民之事全权托付给萧相国来处理。至于陈相国、宇文相国则专门为我出谋划策,而唐尚书兼任京兆尹,负责缉拿城中罪犯、打击隋朝细作等等事项。”
“此事就这么定下来了。”不等一脸愕然的萧瑀出声反驳,李世民就已经站了起来,说道:“我现在要去皇城练兵,诸位各回官署吧。如今国事艰难,我希望大家务必充分利用好每一刻时间。”
“殿下!”萧瑀冲着李世民背影叫了一声。
“萧相国还有何事?”李世民止步回身,不悦的看向萧瑀。
“微臣手中无粮,平抑不了粮价、赈济不了灾民。”萧瑀一咬牙,大声说道:“但是微臣知道有人在国难当头,进行恶意囤粮,如果殿下能借一千名精兵,微臣定给他殿下一个满意答复。”
“萧相国,确定有这样的人吗?”李世民双眼一亮,成都平原怎么说都是富饶的产粮重地,就算百姓再不精心侍田,也不可能说没粮就没粮,眼前这些人之所以不作为、之所以说没有粮食,实则是心怀鬼胎,不想为大唐效力了,如今萧瑀上自己这么一逼,办法就就来了吗?
“确实有!”萧瑀重重的一点头,斩钉截铁的说道:“但我希望殿下除了一千精兵之外,还给予微臣生杀大权。”
“准了!”李世民毫不犹豫的应了下来,要是萧瑀可以圆满的解决眼前这场粮食危机,就能使杨侗所执行的捧杀阴谋化害为利,使自己获得各地流民之心,在接下来的大决战中,为自己所用。至于萧瑀杀多少个恶意囤粮的不法商贩、不法贵族、不法文武,李世民这个时候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
他取下自己的佩剑,递给了萧瑀:“我给萧相国一千赤甲军,并赐予先斩后奏之权。”
“谢殿下信任!”萧瑀行了一礼,接下了这柄权力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