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神圣罗马帝国 > 第一百七十五章、黑科技

第一百七十五章、黑科技(1/1)

目录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这个世界永恒的主题只有——利益。英法利益冲突严重,又没有足够的外部压力,自然不可能真正的联合起来。

原时空德二帝国给法国人那么大的压力,巴黎政府宁愿花大代价拉拢俄国人,也没有第一时间向英国人靠拢,就足以说明问题。

普法战争过后,德国人和英国人同时成为了法兰西最大的敌人,在随后的几十年里,英法两国几度差点儿爆发战争。

德法矛盾能够超过英法矛盾,还是威廉二世作死的缘故,一而再再而三的刺激法国人的民族情绪,被英国人给利用了。

在意识到德国人威胁到自身利益后,英国人就主动向法国人释放了善意。

即便是如此,巴黎政府犹豫了很久,才放下了脸面当了小弟,要不然双方也没有那么容易妥协。

现在自不用说,如日中天的法兰西可感受不到威胁,凭什么去给英国人当小弟?

想到了这里,弗朗茨就放心了。英法矛盾、英奥矛盾、法奥矛盾交织了一起,才是最稳定的格局。

在相互之间利益冲突严重的情况下,英法奥三国能够坐到一起,不得不说是外交真的很微妙。

外部问题完了,就轮到了内部问题。最近几年,奥地利经济似乎插上翅膀,借着第二工业革命的东风蓬勃发展。

不光是奥地利,整个欧洲大陆的经济都在蓬勃发展,以铁路产业为例,从1870年~1875年欧洲铁路总里程增加了58%。

其中又以普波联邦和俄罗斯帝国增长速度最快,紧随其后的是大法兰西和北欧联邦,英奥两国铁路发展较早,现在的增长速度已经趋于缓和。

当然,这个增长比例和基础有关系,奥地利所以增长速度慢,并不意味着兴建铁路里程也比各国少。

俄国人的增长速度最逆天,别人都是增长百分比,他们直接要用增长多少倍来形容。

这不是沙皇政府修铁路厉害,主要是俄国铁路工业发展缓慢。普俄战争过后,俄罗斯帝国通车的铁路总里程不到3000公里,想要翻倍真的不难。

而奥地利1870年本土通车铁路总里程就超过了6万公里,基数在那里放着,增长速度自然就慢了下来。

弗朗茨当初提出的大铁路计划,时至今日已经不在只是计划,经过维也纳政府二十多年的努力,已经临近尾声。

或许在二十年前,十万公里铁路只是梦话,可是到了今天奥地利的通车铁路+在建铁路,总里程已经超过了十万公里。

截止到1875年末,奥地利本土通车总里程数高达7.6万公里,不出五年本土铁路里程就会超过10万公里。

当然,造成数据大爆发的主要因素除了国内经济发展迅速外,还有“非洲本土化战略”。

截止到目前为止,经过帝国议会批准加入到本土的城市和地区已经多达23个,这部分领土面积就逼近了一百万平方公里。

本土面积变大了,铁路需求量自然也随之增长。这部分领土上已通车铁路就接近1万公里,正在施工建设的铁路,也高达8000公里。

这些数据都是严格保密的,一旦公布出去,绝对会震惊世界。

当然,保密是相对普通人而言的,对政客们来说不算秘密,铁路躺在那里又藏不住,只要想知道还是很容易调查的。

这年代铁路并不代表着国力,奥地利通车的铁路里程世界第一,紧随其后不是约翰牛,也不是法兰西而是美利坚合众国。

如果不是美国发生了分裂,现在铁路总里程最多的肯定是他们,因为铁路总里程排名第三的是美利坚联盟国。

这让人很无奈,欧洲各国本土面积有限,区域铁路密度可能比美国人,但是总里程就没法比了。

现在铁路密度最高的国家是不列颠,英伦三岛四面环海,已经通车铁路还有惊人的2.3万公里。

这个密度,让奥地利都望尘莫及。不要说现在,即便是弗朗茨的大铁路计划,全部落实也赶不上英国人。

知道归知道,弗朗茨却没有效仿的意思。英国人的铁路密度如此高,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重复建设严重。

要知道英国铁路分布极不均匀,资本家们只是投资经济发达地区的铁路,而经济落后地区则无人问津。

英伦三岛四面环海,仅仅只是经济发达地区,怎么需要那么多铁路呢?如果合理规划、分配一下,英国的交通还可以再上一个台阶。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资本逐利,赚钱的生意有人抢,赔本的买卖无人问。

奥地利要不是弗朗茨一开始就以垄断为诱饵,忽悠资本家们入套,把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铁路捆绑在一起,现在国内的铁路建设恐怕也会步英国人的后尘。

奥地利的铁路捆绑计划,在曙光前夜遭遇了经济危机,本来以为血赚的资本家,因为资金断裂直接变成了血亏。

同样的套路只能玩儿一次,在此之前奥地利没有完成工业化,连享受经济危机的资格都没有,大家的警惕心自然不强。

资本家们忽视了长期投资的风险,又被“垄断”两个字给忽悠了,才入套的。

不要说本土资本家没经验,就连英法等国际资本也没有例外,被“垄断”两个字忽悠了,数亿神盾投资直接被套牢在铁路建设上。

财力雄厚的坚持了下来,实力不足的被迫甩卖,让奥地利政府抄了底,继续进行未完成的铁路计划。

到了现在,铁路投资仍然受热捧,但是已经和疯狂扯不上关系了。最主要的还是政策,维也纳政府已经插手铁路运费定价了。

各地都有一个最高限价,同时政府还规定铁路是公共基础设施,带有一定公益性质,铁路公司年利润不得超过百分之三十。

坦率的说,这个数字还是很有诱惑力的,除了金融业外,几乎没有几个行业能有百分之三十的利润。

然而,这和资本家们追逐的暴利完全是两个概念。毕竟铁路是大投资项目,而计算利润的时候则以营业额为基准,并不是计算总投资。

如果计算总投资的话,奥地利没有任何一条铁路,有超过百分之三十的年回报率,甚至全世界都没有,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唯一的优势,大概是收益稳定。奥地利铁路的营业额一直都在稳步增长,年增长率一般不会低于百分之三。

受经济发展影响,部分路段的营业额,还有出现过一年暴涨百分之几十的情况。

除了运费之外,铁路公司还有其它盈利模式,比如说:车站周边的地产项目,都是铁路公司的产业,或者是有参与投资。

车站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东西,很多地方都可以修。铁路公司又不傻,要是没有利益,干嘛要把车站修在那里呢?

往前或者是往后挪挪,同样不影响铁路的正常运转。这年头还没有飞机、汽车和铁路竞争,即便是车站偏远了几公里,大家还是没得选择。

初略的翻了翻报表,弗朗茨露出了满意的笑容。1875年奥地利的经济增长速度再次超过了8%,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红利,已经开始发酵了。

其中以电力产业表现的最为突出,年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23.6%,完全是一骑绝尘。

相比之下,传统行业的发展速度就相形见拙了,比如说工业革命初起兴起的纺织业,现在的行业增长速度只有可怜的1.8%。

然而,在这个数据的背后,奥地利纺织业产能增长5.6%。这意味着什么太明显了,产能增长速度远超行业产值增长速度,这意味着行业利润正在下滑。

当然,技术进步也导致了生产成本下降,具体到某个企业的时候,利润反而有可能上升。

但是产业增长速度放缓,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传统行业竞争加剧,利润下降是大势所趋。

这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科学技术越往前发展,产品附加值就越高,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初级产业,利润只会越来越薄,最后只能拼成本。

当然也有例外的,比如说:钢铁产业,从时间上来说,都有上千年历史了,妥妥的传统行业,但是钢铁产业发展速度依然迅猛。

1875年奥地利的钢铁产量突破了800万吨,已经把英国人甩在了身后,位居世界第一。

同时期世界主要国家钢铁产量:

奥地利823万吨,钢产量96万吨;

英国742万吨,钢产量76万吨;

法国274万吨,钢产量我23.5万吨;

德意志联邦帝国155.6万吨,钢产量31.5万吨;(加了莱茵兰地区)

美利坚合众国154万吨,钢产量14.6万吨;

俄罗斯帝国104.2万吨,钢产量2.4万吨

普波联邦96.8万吨,钢产量12.6万吨;

美利坚联盟国34.6万吨,钢产量3.8万吨;

……

剩下国家都可以忽略不计了,大数据表明法国人已经掉队了,并且这个差距还在持续扩大中。

这不是巴黎政府不会发展经济,完全是现实给逼出来的,法国的煤矿埋的比较深,煤层又浅,并且伴随着煤气。

本身开采成本就高,偏偏品质又不好。用来炼铁还可以,炼钢还是算了吧,进口才是唯一的出路。

这种背景下,法国人也玩儿了黑科技,那就是——木炭炼铁。据弗朗茨所知,法国钢铁企业还在研究——木炭炼钢。

这不是开玩笑,法国钢铁产量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用木炭炼出来的。很多法国冶金专家在报纸上信誓旦旦的保证,木炭炼出来的铁质量最好。

不要感到奇怪,木炭炼铁是传统工艺,都有上千年历史了。

现在法国人还在研究木炭炼钢技术,并且还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在实验室法国人已经用木炭炼制出了合格的钢。

可惜无法做到量产,在工业试生产中,这套技术炼出来的钢不但品质无法保障,就连成本也要人的命。

这些现实问题,没有打消法国资本家们的热情,他们还在这条不归路上继续努力。

资本家们有这么干的理由,法国煤产量不足、品质又差,但是森林资源丰富,一旦木炭炼钢技术突破,瞬间就可以摆脱困境。

要是学习英奥两国,焦炭只能靠进口,光这个成本已经让法国钢铁产业丧失了市场竞争力。

在法国这个金融业发达的国度,绝大部分钢铁企业都是上市公司。不管能不能成功,都必须要画一个让投资者们相信的大饼,木炭炼钢也就不奇怪了。

在利益的趋势下,资本家们也必须要坚信这是正确的,要不然怎么拉动股价?

和历史同期相比,这个年代法兰西的钢铁工业发展还算是不错的,受冲击最大的还是分裂后的美国。

美利坚合众国继承了美国绝大部分工业,但是发展却非常的不顺利。没有了南方的市场,还要弥补战争带来的创伤,合众国经济自然是好不了的。

继承了三分之二美国的合众国,综合国力还不足历史同期的一半。市场萎缩+劳动力不足,是制约合众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受蝴蝶效应影响,最近二十年欧洲前往美国的移民数量,不足历史同期的三分之一。

没人没市场,工业必然会萎缩,这不是人力所能够改变的。

再加上政治上的因素,受战败影响联邦政府声望扫地,很多联邦州都不鸟中央政府。

各联邦州都有一套领导班子,大家制定的政策都是围绕本州进行的。所谓的大局观念,抱歉,这玩意儿根本就不存在。

经常可以看到某些联邦州设置贸易壁垒,保护本州的工商业的;也可以看到某些州大开门户,放世界各地的工商业产品进来。

这些政策都是为了自身利益,本地能够生产的工业产品,政府就设置贸易壁垒保护。

本地无法生产,必须要从外面购买的工业产品,自然是谁家便宜好用,就买谁的了。

受这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战后为了恢复经济,缺乏劳动力的美利坚合众国,不得不大肆引进有色人种。

尤其是廉价的包身工,最受资本家们热捧。这些劳务输出公司提供的劳工,除了多了名义上的人身自由外,本质上和奴隶没有任何区别。

美利坚合众国钢铁产业能有现在的规模,这些外来廉价劳动力也是功不可没的。

只不过后遗症也相当严重,这种掠夺式的剥削,让合众国的种族矛盾也日益高涨。

要解决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至少先得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把各个联邦州整合到一起。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