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小说 > 明末之巨宼逆袭 > 第四百七十六章骑兵兵源

第四百七十六章骑兵兵源(1/1)

目录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李元利将大部分工作都分了出去,不过有些事情还得他亲自来处理。

比如说如何处置管效忠、明安达礼、郎廷佐和达素四人的问题。

当初大兴军俘获郎廷佐和达素后,李元利并没有杀他们,而是放了两名鞑子回燕京,传达了让小福临用吴三桂和尚可喜的家人来换取俘虏的条件。

他这样做并没有什么具体的目的,无非就是想恶心一下福临。无论他换与不换,吃亏的都是福临。

换吧,别人会说他卸磨杀驴,吴三桂和尚可喜为主子“尽忠”还没几年呢,就将主意打到了他们的家眷后人之上,这有点太不要脸了;不换吧,郎廷佐这辽东汉官还无所谓,但达素可是镶黄旗满人高官,和满洲贵族之间的关系盘根错节,这些人会不会因此而不满?

小福临思虑再三,还是选择了后者,他悄悄下达了抓捕吴三桂和尚可喜家人的命令,准备用来换取达素和郎廷佐回京。

在他的心目中,吴三桂和尚可喜丧师辱国,正是因为他们在四川和广东的惨败,才导致“我大清”国势如此糜烂,他们的家眷本就该杀,如今还能废物利用一下,这可是十分划算的事情。

至于吴应熊是他的妹夫,这问题完全不用考虑,生在帝王之家,哪有什么亲情可言?

只不过这个消息不知道怎么就泄露了出去,吴应熊兄弟二人、尚之信和他的几十个弟弟妹妹都逃了个无影无踪。

但这事情传扬出来之后,对于汉官汉将们来说却是个致命的打击。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福临想换取的主要是达素,至于郎廷佐,只是捎带手的事情。

很多降清日久的汉官回想了一下这两年来满人对他们态度的转变,却全都惊慌地发现,朝廷已经不会在乎他们这些汉官汉将了!

东虏伪朝对汉人汉官的态度,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老奴对汉人的屠杀阶段;第二阶段就是黄太吉对汉人大量拉拢和招抚并委以重用的阶段;第三个阶段就是福临亲政后逐渐疏远汉人的阶段。

自老奴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政权之后,随着军事上的节节胜利,后金就遇到了如何对待和处置当地汉民的问题。

当时老奴对待汉人主要是两种措施,一是大规模的屠杀,二是将抓获的大批汉民分给鞑子为奴。

黄太吉上台之后,为了解决当时人才奇缺的状况,开始通过科举、荐举等方式大量选拔汉人士子为官,而且对明朝降官降将的招抚和录用更是不遗余力,不但重礼相待,而且破格提拔。

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将降清之时,黄太吉便对他们使用了满洲高层贵族之间才使用的“抱见礼”,并且破格将他们封王,这让当时的满族小官都颇有怨念:“昔太祖诛戮汉人,抚养满洲,今汉人竟有为王者……时势颠倒,一至于此!”

殊不知正是因为黄太吉重用汉人,才能有日后的满清入关!

鞑子入关之后,因满人并无治政经验,所缺人才更多,多尔衮摄政时期,仍然延续了黄太吉选拔重用汉人的政策。

但到了福临亲政之后,满洲贵族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统治经验,于是开始歧视打压汉官文士,再加上近几年来在对大兴军的作战中节节败退,满人在绝望的心理下,已经对汉官产生了极度排斥的情绪。

满清朝廷日薄西山,汉官在满清朝廷中不受待见,又怕落入大兴军手上被诛杀,正是人人自危的时候,却传出了朝廷要抓捕吴三桂、尚可喜二人的家眷后人去换取达素和郎廷佐二人的消息,这让他们如何能不惊恐?

吴三桂和尚可喜二人对清廷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还是死于大兴军手上,可说是“为国朝尽了忠”的!但这才刚刚过了几年,鞑子就翻脸不认人,连抓了功臣之后去换俘这样的事都做得出来,这些汉官哪里还有一分安全感?

不过这正是李元利喜闻乐见的事情。

李元利已经得到军情司密报,知道鞑子已经不会再来换人,但他还没有想好如何处置郎廷佐和达素。不过管效忠和明安达礼,却必须要安置了。

当初这二人投诚之时,李元利曾经答应过他们,只要立下功劳便可将功赎罪,这两人引大兴军从神策门入南京,轻而易举就破了城,算得上是大功一件,李元利当然不可能再去追究他们原来的罪责,而且还在他们投降的消息没有传到燕京之前,就用鸽信令燕京军情司的人员将他们二人的家眷从燕京救了出来。

光凭这一点,就足以让管效忠和明安达礼以李元利感恩戴德,因此李元利现在也可以放心地使用他们。

按李元利原来的想法,是要将他们和明安达礼麾下的四百多蒙古马军当成骑兵教官来用,但自从军情司将两人的家眷救回南京之后,李元利却改变了想法。

管效忠暂且不说,这明安达礼可是蒙古科尔沁部落的人。

科尔沁部在满清入关和征服各部落的战争中披坚执锐、冲锋陷阵,为满清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位列蒙古二十四部之首,是满清统治蒙古地区的重要依仗力量。

了解到了这些情况,李元利才决定重新考虑对他们二人的安排,不再想着让他们去做骑兵教官。

没有成建制的骑兵,这是大兴军现在唯一的短板。

大兴军的战场即将转移至关外,在茫茫的草原之上,没有机动力极强的骑兵,首先就落了下风!就算大兴军的步兵对战之时能够战胜骑兵,但骑兵要脱离战斗,他们也只能干瞪眼,这种情况李元利当然不愿意看到。

征服蒙古诸部,将马背上长大的牧民变成自己的骑兵,这才是李元利现在最大的目的。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他不惜使用任何手段,当然最好用的招式还是和解决西南土司一样,将部落中掌权的蒙古各部王公贵族全部干掉,再慢慢地拉拢同化那些牧民。

不过蒙古各部和西南土司不同之处,就在于他们居无定所,时常迁移,而且普通牧民和汉人之间几乎没有任何交往,如果像对待西南土司一样处理,那肯定行不通。

因此明安达礼这个蒙古“黄金家族”的后人,就成了解决蒙古问题的关键人物。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