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小说 > 明末之巨宼逆袭 > 第四百七十三章大汉四郡

第四百七十三章大汉四郡(1/1)

目录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殿下,棉衣倒是可行,这毛衣恐怕是不抵用。”

早在明朝建国初年,明太祖即命令各地推广棉花种植,规定民田五亩至十亩者,种植桑、麻、棉花各半亩,十亩以上加倍,用以解决民间的穿衣御寒问题。棉花的种植在山东、河南、河北等蚕丝业不发达的地区得到迅速推广。而在江南地区,光松江一带的棉布每年便可供给军衣用料几十万匹之多。

前些年因鞑子入江南大肆屠杀百姓,导致人口锐减,各行各业都遭到极大破坏,这两年才逐渐开始恢复。现在有了大兴军的扶农助农政策,粮食棉花的产出已经不成问题。

用棉花做棉衣大家都能理解,但毛衣历来都是塞外牧民织来自己穿的,又腥又膻不说,保暖度也不高,如何能够抵挡关外那种冻死牛羊的“白灾”?

不过这对于李元利来说是个小问题,这就是多出几百年见识的好处,现在塞外牧民织出来的毛衣又粗又硬,比毡子也好不了多少,那是因为没有形成产业,选料不精、羊毛太过粗硬所致,至于腥膻的问题,那是因为羊毛含了油脂。

羊毛可以大量养殖专产细毛的绵羊来解决,腥膻了……现在已经有肥皂,难道还不能脱掉油脂?

一番解说下来,众人都觉得长了见识,不过这不是头一遭,这段时间来他们过几天就会长一回见识。

李元利道:“关外的土地十分肥沃,迁移的百姓一旦尝到了甜头,官府再适时给予一些帮助,用不了几年那里就能热闹起来了。”

阎尔梅却道:“也不尽然。鞑子入关祸害了十多年,现在人口和崇祯年比起来远远不如,中原可种之地都还有许多呢!百姓们如果不是因为确实无地可种,哪会轻易远走他乡?”

李元利道:“等灭了鞑子之后,先在关外实行军垦,建立军用农场和国营农场!以后抓的俘虏全送到关外去!”

后世开垦北大荒,短短十年就将“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最开始就是进行军垦,等基础条件和设施有了之后,才通过政策宣传、鼓励号召等方式组织人力大量开垦。

有现成的成功经验,李元利当然很有把握。

至于人口,这个问题短时间内确实不好解决,毕竟从生下来到成年需要时间,李元利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中国这么大的地方,人口却才刚刚过亿,这对于李元利日后的扩张计划也很不利。

“鼓励生育吧。新增丁口实行奖励政策!税赋方面优免,困难者给予补助,丁口增长作为年底考核官员的条件。让户吏二部立即着手制定具体方案计划。”这句话是对陈恭尹说的,他立即记录了下来,稍后再行文至户吏二部。

“殿下,照您这样的计划,咱们更应该将鞑子全歼在关内啊!?”张煌言还是念念不忘歼灭鞑子,他有点怕让鞑子逃到关外之后又生变故。

对于将鞑子赶到关外的计划,除了迁移人口这个原因之外,李元利其实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目的,那就是借此机会解决朝鲜问题。

但朝鲜是前明的藩国,一直以来都视大明为宗主国,对大明恭敬有加,李元利现在的江山从大义名分上来讲是继承于前明,若是没有一个理由便对朝鲜用兵,舆论上对大兴军肯定不利。

这个年代的战争,讲究的是“出师有名”,哪怕这个理由不一定成立,可老百姓们哪儿懂得这些?

就连老奴当年起兵,也要胡编乱造出个“七大恨”。多尔衮入关以后,也打出了“为崇祯帝复仇”这样可笑的幌子,可偏偏这样的弥天大谎就有人相信,弘光朝廷上下不就因此派出了“议和团”?

李元利本不想这么快就将日后要对朝鲜用兵的事情让别人知晓,可这张煌言就是打破砂锅问到底,看来不给出一个让他信服的理由,这家伙还得缠下去。

果然,李元利还在沉吟,张煌言却又说道:“以舰船运送大军,既可走海路,又可沿大运河抵京,再让刘尚书从山西东进,年内可望将鞑子一举歼灭,以绝后患!”

“诸位先生,放虏酋逃往关外,还有一个原因!”李元利不得不将自己的打算说了出来。

他走到张贴在墙上的地图跟前,指着燕京那一块道:“诸位先生都过来看看。”

“鞑子若要逃回关外,必经前屯卫、宁远卫逃回沈阳,若我军随后追击,分兵一部从老哈河卫东进,再从三万卫和铁岭卫南下,截断鞑子北逃之路,鞑子势必只能再逃往建州卫,到时咱们再一驱赶,他们会逃往哪里?”

“朝鲜?”

“高丽!”

“没错!我就是要让鞑子虏酋逃到朝鲜去,只要他们入了朝鲜,到时我军水陆几路合围,鞑子就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正好还将朝鲜也一并给解决了!”

“殿下的意思,是要将朝鲜也给……”

“正有此意!”

果然不出所料,众人都被李元利这个想法惊了一跳,过了好一会,王夫之首先说道:“殿下,这朝鲜乃是当年明太祖定下的十五不征国之一,殿下若贸然攻之,恐惹天下人非议!”

“非议?”李元利最清楚后世的朝鲜和韩国是什么状况,趁现在朝鲜还是大明的属国,将他们收归置下是最好的时机,至于那些风言风语……自己麾下养一大帮文人,不就是做这个事的么?

不过这事情跟老奴发布“七大恨”一样,必须有个明面上的说法,要不然别说朝鲜人不服,中原人恐怕也不大支持这样的战争。

“前明强大之时,朝鲜俯首听命,奉我为宗主!然而我国一旦遭难,则其转瞬易帜,奉鞑虏为宗主,弃我大明于不顾!”

“东虏与我生死之敌,朝鲜军民既已跪降于鞑虏,则我军讨伐叛逆,何错之有?”

这是明面上的说法,真正的原因,李元利也要向阎尔梅等人说个清楚。

“朝鲜本为我大汉四郡,唐高宗分其境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在其首都故地设立了安东都护府,又设熊津都护府,直到契丹称雄,才断绝与大宋之联系,从此游离于中国之外!”

“究其原因,无非是我汉人羸弱!但时至今时今日,我等有能力,也有责任将其收归于置下!”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