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3章 危急存亡(1/1)
“高延寿误我!”
“高慧真误我!”
“误国误民啊!”
“此国贼也!”
“不杀高延寿、高慧真不足以平民愤!”
高建武说的十分的愤慨。
“高延寿、高慧真确实该杀!”
“臣早就看出高延寿、高慧真平庸无能,不适合做大军的主帅了!”
“是啊,高延寿此人夸夸其谈好大喜功好高骛远,让他领军实为不妥啊!”
“当初辽东失陷的那么快,高延寿难辞其咎啊!”
听到众臣的议论声,高建武气的差点没一口血吐出来,你们现在说这些什么用,早你们怎么不说?
当初让高延寿领军的时候,你们一个个的可没有反对,不但没[笔趣阁 www.biqugex.biz]反对还十分赞成呢!
“存亡危机,社稷危亡,孤愧对列祖列宗啊,值此危急之时,众卿可有什么话要说?”高建武问道。
“大军兵败,人心惶惶,若是唐军继续东进,怕是城池都坚守不住啊!”次大兄皱眉沉吟道。
太大兄沉吟道:“那也是没办法了,大军新败士气低迷,必须撤回来重整旗鼓,重振士气,那些城池也只能听之任之了,只要击败了唐军,要收复失地轻而易举!”
“太大兄说的对,放唐军继续东进,固守王都,在王都下再与唐军誓死一战,只要击败了唐军,国土皆可收复!”
“臣也赞同此议,放唐军东进,在王都下和唐军一战,王上也可亲自督战,不会有失!”
高建武听了也不由点头,集举国之力也只能最后一战了,所以将这最后一战放在王都倒也没什么不妥。
毕竟,再战若败,别说王都了,整个高句丽怕都守不住了。
而且,将此战放在王都,一来可以提振士气,二来他也可以亲自督战。
高建武点头道:“众卿所言甚是,那就暂时放弃各城池,诏令各地兵马勤王,在王都与唐军决一死战!”
“王上圣明!”一众大臣沉声道。
高建武沉吟道:“众卿谁可领兵为帅?”
大殿里顿时陷入了安静之中,这一战关乎社稷气运,也是高句丽最后的机会,自然该慎之又慎。
数遍朝中,还有谁有此威望,有此能力为帅?
众人脑中顿时出现了一个人选,那就是渊盖苏文。
只是无人说出口。
因为当初大家都异口同声的反对渊盖苏文为帅,认为渊盖苏文和大唐不清不楚,不能冒险。
如今又怎么好反口呢?
这不是公然打自己的脸吗?
高建武也想的是渊盖苏文,只是他也不好自己打自己的脸,想让大臣们举荐。
可是,这一帮大臣们却偏偏不开口,这让高建武很是无奈。
高建武沉吟道:“你们觉得,该不该让渊盖苏文领兵?”
不是该不该的问题,而是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大兄沉声道:“王上,渊盖苏文确实有大将之才,要论领兵的才能,整个高句丽无人能及,所以说这领兵的人选,渊盖苏文是最好的选择,只是,渊盖苏文和荣国公的关系,让人迟疑。”
高建武沉声道:“这些日子,孤也想明白了,或许当初渊盖苏文和大唐荣国公确实相熟,只是这朋友之义能大过君臣忠义吗?能大过家国之情吗?”
“孤和众卿都中了苏程的离间计了!苏程和渊盖苏文相熟,所以了解渊盖苏文的才能,知道渊盖苏文是大敌,正因为忌惮所以才费尽心机的想要除掉心腹大患!”
“可叹啊,孤中了离间计,自断臂膀!”
太大兄沉声道:“苏程此人虽然年纪轻轻,却阴险狡诈,诡计百出,让人防不胜防啊!”
高建武沉声道:“所幸孤并没有完全中了苏程的诡计,并没有盛怒之下处置了渊盖苏文,如今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王上圣明!”众人齐声道。
高建武沉吟道:“虽然大军再败,但是王都却不能乱,朝廷更不能乱,众卿不可疏忽啊!”
“调集各地兵马勤王,还有军械、粮草都不能马虎,还有,大军退回王都还有劳军,此战失利,皆因高延寿、高慧真指挥不利,临阵脱逃,将士们并无大过,许好好犒赏,重振士气!”
众卿俯首听命,太大兄沉吟道:“王上,东边的兵马也要调动吗?新罗的兵马犯边,若是东边的兵马也调来王都勤王,就怕两面受敌啊!”
高建武听了心头火起,新罗竟然敢兴兵进犯,真是岂有此理!
若不是大唐突然兴兵东征,他早就覆灭了新罗,哪还由得新罗如此嚣张?
不过,此时确实没法抽身教训新罗,高建武沉吟道:“那就留下五成兵马应付新罗,命他们务必坚守住,若是连新罗人都抵挡不住,孤决不轻饶!”
一众大臣们纷纷散去,面色沉重,到了此时此刻,谁都明白高句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
当初前隋百万大军东征,形势也没有如此危急。
面对唐军的步步紧逼,真的还能击退唐军吗?
就连一众大臣们都心中没底。
谁也没想到唐军只发兵十几万竟然就将他们高句丽逼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其实他们心里还有一个念头,一个不敢想下去的念头,这次大唐皇帝东征只动用了十几万兵马。
但是大唐只有十几万兵马吗?
这怎么可能!就连他们高句丽都能发动几十万大军,大唐又怎么可能只有十几万兵马呢?
就算这次侥幸击退了唐军,若是大唐皇帝再次兴兵几十万甚至百万东征的话,那又如何抵挡?
如今他们也算是明白了,唐军和前隋的兵马战力不可同日而语啊。
随着大臣们散去,大军战败的消息迅速在王都中流传开来。
无论是听到的官员还是百姓全都懵了,整整二十五万大军啊,竟然兵败了?
连这二十五万大军都兵败了,那还有谁能抵挡唐军?
明明是暑气难耐的三伏天,听到这大军兵败的消息,所有人无不寒意顿生。
虽然经历了不知道多少兵败失城的军报,但是这次却最令人胆寒。
到了此刻,大家才真切的感受到高句丽已经到了危急存亡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