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覆殷商 > 第344章分利借粮

第344章分利借粮(1/1)

目录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经过十余天的忙碌,三万移民总算安顿好了,接下来就是全国期待的论功行赏。

出征将士自然有重赏,留守国内的官员和为国出粮出力的贵族、平民也按功劳大小,各有奖赏。

战利的大头主要是奴隶,三万夷人中,只有两千新兵和他们的家人以战功释为平民,总共一万人。剩下两万移民还是奴隶身份,都被分给有功国民。

斗耆国原有奴隶占比很高,达到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国民只有五千多户。平均算下来,每户都能分到三到四个奴隶。

虽然这批奴隶的质量不怎么样,青壮男人很少,但也能劳作,而且数量够多,总价值很高。

各家为此战付出的成本,翻了几倍赚了回来,皆欢喜不已,对聂伤更加拥戴。

那两万奴隶一路浑浑噩噩,还以为自己也和新兵家属一样,可以当平民。结果到了被瓜分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是奴隶,顿时哗然。

已经进了狼窝,反抗是不可能的,于是便都哭喊咒骂聂伤欺骗了他们。

聂伤没有丝毫愧疚之心,他在东莱之地说的明明白白,只有立下战功之人和家属才能恢复自由身。其他夷人,依旧是俘虏身份,俘虏是战利品,是没有人权的。

出现这种情况,不是夷人傻,而且他们真的不清楚情况。

移民有数万之众,聂伤当时许下的承诺,只有土罐部的少数人听清了,其他人都是通过口耳相传知道这个事情的。

夷人见识有限,没什么辨识能力,传着传着就变成了大家都可以去斗耆国当平民。

这其中既有新兵家属的恶意误导,也有斗耆军士卒的有意糊弄。总之,所有夷人都信了这种说法,加之一路上好吃好喝,更是确信无疑,安心随队迁徙。

结果就是上了大当,全部怨气都撒在了那个无耻的聂侯身上。

斗耆国人见奴隶诅咒自家国主,都怒了,纷纷上前要殴打这些没有规矩的新奴隶。

聂伤止住众人,招来几十个夷人新兵和他们的家属,当着两万奴隶的面,让这些人把事情说清楚。

新兵面对悲愤的同族熟人,都羞愧的低下头,把聂伤的话原原本本复述了一遍。

奴隶们得知原来是自己听错了,稍微一想就都认为是有内贼故意传的假消息。仇恨、嫉妒之情顿时填满胸膺,又把恶毒之言又都喷到了新兵的头上。

不管怎样,他们的命运是改变不了的。在利刃的威胁下,棍棒鞭子的抽打下,最后都灰心丧气,绝望的等待命运的安排。

一个个奴隶被人带走,跟着他们的新主人回到了新家,从此开始为人驱使的劳作生活。

很多奴隶不甘心,不断尝试逃走。可惜斗耆国地形封闭,还有层层关卡,无数民兵在巡查,几乎没人能逃出去。

随着时间的流逝,奴隶们慢慢都麻木了,每天除了劳动就是睡觉,悲惨的活着。

不过相比其他方国,他们落在斗耆国算是很幸运了,因为斗耆国的血祭之俗已经淡化了。

国主聂伤用各种手段压制这种行为。现在在斗耆国,血祭是被人鄙视的行为,只有极少数贵族在偷偷搞。所以奴隶们不用再担心被宰杀。

而且斗耆国的奴隶是可以通过立功赎身的。不只是战功,其他方面只要于国有功,比如,情报、技术等特殊贡献,也有可能脱离奴隶身份。

当然,除了战功,立下他种功劳的可能性很小。只能指望男人们立下战功成为平民,然后再赚够财货和主人赎回自己的家人。

消化了三万奴隶之后,斗耆国的国民和奴隶比例达到了恐怖的一比一。而且一大半人都是外来的新人口,老斗耆国民只有不到两万。

这样的人口结构,是非常不稳定,哪怕官府的管理很强,内部也面临着极大的压力。

好在斗耆国制度先进,政治清明,国力蒸蒸日上,不论新老国民都有很强的向心力,才维持住国家不散。

而聂伤就是这种向心力的核心,只要他的威望仍在,就没人敢作乱。

为了释放压力,官府大张旗鼓的举行仪式,正式宣布八百参战奴隶解除奴隶身。一些立下大功者,还成为军官,甚至得封领主。

两千夷人新兵也得到了平民身份,和家人一起被分配到了各县乡。

然后又对所有奴隶宣布了立功赎身政策。

有前者作榜样,奴隶们有了希望,不再乱想着造反、逃跑、搞破坏,都把心思放到了立功一途上。这才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途径。

官府又在刑部设立了奴司,专门处理奴隶相关事务,为奴隶宣讲政策,劝说各家善待奴隶,调解主人和奴隶的冲突,安抚奴隶情绪等等。

如此超时代的理念,自然是聂伤想出来的,放在奴隶社会简直无比违和,也不为人所接受。

但为了局势稳定和未来国策的长远考虑,他一意孤行,强行推行此政策。

奴司的职司十分不讨好,因为对奴隶的姿态太低,态度太好,被国人看不起,奴隶也不理解,不配合工作。可谓官府中最苦逼的部门。

官员本身就是人上人,还多是贵族身份,怎么受到了为奴隶服务的屈辱?官员们死活都不愿意做这种丢脸事情,宁可丢官都不干。

聂伤也知道强扭的瓜不甜,硬逼着他们干也干不好。便挑了两个穷苦平民出身的小官和一群平民学生,许以重利,终于将这个机构撑了起来。

奴司之人都来自底层,在充斥着贵族的官府里上升难度大,由不得他们挑剔。为了自己的前程,每个人都尽心尽力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接下来是给出征将士升官封土。

这次随同聂伤出战的军官大部分都是造反奴隶出身的领主,每个人的军衔都高升一级,封地也扩大了不少。

战利分配完了,全国民众都心满意足。等到获得财富的兴奋劲过后,众人又开始发愁了。

一下多了三万张嘴,国中哪有那么多粮食养活呢?现今的存粮,绝对撑不到夏收。

于是,聂伤和官府又开始为填饱国人的肚子而殚精竭虑。

国内变不成粮食来,解决办法只有和他国交易。

可是斗耆国能卖的东西就那几样。

最好的商品美陶被英国人买断了专利,不能大肆出售。

制作竹木简、毛笔和墨汁的技术也渐渐被其他方国学了去,虽然成本比斗耆国的产品要高,但也比用宝贵的粮食交换要好。

这些东西已经没有多少销路了,不能指望。

价值最高的神文教习倒是非常抢手,供不应求。可是,斗耆国自己的人才缺口都很大,特别是现在,更需要做事的人,哪里有那么多教习给别的方国?

总之,以前的几样敛财方法都行不通了,必须另想办法。

众高官们思来想去,还是一筹莫展。关键是自己手里没东西,拿什么进行交易?

聂伤苦思了三天两夜,最后决定——借粮!

群臣听了,都默然不语。

除了两个盟国,斗耆国根本就没一个友好邦国,粮食又是紧缺的战略物资,谁会借粮给他们?

而逢国和鄣国,也连经战事,都紧巴巴的,哪里还有多余的存粮。

众臣静坐无语,聂伤扫了一圈,笑道:“借,也有不同的借法嘛。有强借,有蛮借,有巧借,有滥借,还有赖借。”

“面对不同方国,借法也不相同,我们要找到各国的弱点,用合适的借法去借粮。”

群臣眼睛一亮,脑子立刻活跃了起来,上下想了一番之后,又都露出了失望之色。

“此举万万不可!”

性格耿直的苦庚当即就挺身说道:“按照侯主所言借法,应该是能借来粮食的。却也得罪了周边方国,甚至会激怒王室,把我斗耆国当成盗贼之国。如果这样的话,我国就会成为众矢之的,亡无日矣!”

“是这个理。”

“绝不能丢了大义名分。”

“我们不能做盗贼之国。”

“犯了众怒,会有灭国之灾的!”

其他人见有人带头反对,纷纷出言附和。

聂伤静静听着,等他们说完了,才开口道:“诸位所言没错。不过,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他站了起来,看着身后的巨型地图,说道:“换做以前,我们这样借粮,的确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但现在形势不同了。”

他伸手指着殷邑的位置,大声说道:“最大的不同,是这里!”

“如今世子受实力大增,气势盖过世子启一头。很多方国都是墙头草,见局势有变,纷纷倒向了世子受。我可以利用这一点,问他们借粮!”

“有的方国,以前得罪过世子受,现在投效无门。我们可以代为引荐,顺便借点粮食做报酬,不过分吧?”

“有的方国,要和世子受保持紧密联系,那也算是我们的盟友了。向盟友讨一点救命口粮,不失大义吧?”

“还有的方国,立场不明,不管我们死活,就是不借粮给我们。那对不住了,你肯定是世子启的帮凶,世子受的敌人。我替世子受揍你一顿,不算盗贼之国吧。”

“总之,借口有的是。”

聂伤转过身来,扫视了一遍神情怪异的群臣,微笑着问道:“明白我的意思了吗?”

众人被他的无耻惊呆了,好半天才反应过来,都面目呆滞的点点头。

借粮方案确定下来以后,斗耆国使者大出,四处出使借粮。

东面都是穷国、小国,刚被征夷大军打过秋风,榨不出油水来,便没有派人去。北面也稀稀拉拉没几个方国,还有戎人袭扰,又隔着汹涌大河,也算了。

南方方国众多,大都是外服方国,其中颇有几个强国、富国。

他们远离殷邑,王室的影响力有限,也不太鸟世子受,还有彭国这个敌手作梗。会有点难借,但也应该能借出一些来。

主要希望在西边。

与斗耆国隔着一个大湖的大野泽西岸,以及河``南之地,就有一堆富裕的内服方国,黎、庇、顾、微等。

这些方国是王室直接掌控的地区,受殷邑政治形势的影响极大,想骑墙都不成,必须得站队。

所以,斗耆国以世子受的名义来讹诈,不论敌友,都会被狠狠恶心一番。

却说湖西的几个方国,本来都是支持世子启的。还给世子受使过绊子,不渡征夷大军过湖,差点把世子受生生憋死在大野泽边。

要不是斗耆国有大量船只接应,世子受的这次出征可能就此告吹了。

几个家伙可算把世子受得罪狠了,等到征夷大军得胜回师时,他们闻讯都吓尿了。

王师的路线要经过几国,世子受有充足的理由收拾他们,大军达到之日,就是几国国主遭殃之时。

几位国主急忙向世子启求救。可世子启此人志大才疏,刻薄寡恩,又没有掌控军队,实在帮不了他们,只能让他们自求多福。

国主们没有办法,只好向世子受请罪求饶。谁想世子受胸怀大度,哈哈一笑就过去,只让他们协助大军赶路,并没有多加责罚。

两个王世子的对比如此鲜明,西岸几国都被世子受的魅力折服了,当场就伏拜在地,发誓效忠。

也不是所有的河``南方国都改投了世子受。远离大河的一些方国没有亲眼见过世子受大军的威势,还有很多依旧是世子启的支持者。

聂伤的主要目标就是这些方国,打算采取北赖南抢的策略借粮

湖西几国是刚刚投效了世子受二五仔,底气不足,行事战战兢兢,生怕一个不小心惹恼了世子受。

斗耆国使者来向他借粮时,几个国主忙不迭的答应。

能不答应吗?斗耆国现在是世子受最倚重的方国,敢不借粮给他们,世子受就敢翻脸把他们踢了。倒时候就成了两方势力都不要的丧家之犬,人见人欺。

这几个方国为斗耆国提供了所需的大部分粮食。

对付那些不借粮的河``南小国,斗耆国直接不客气了。发动水军将彼国的渔民全部赶跑掳走,又上岸攻击,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几国大怒,想要报复时,敌方就逃进大野泽里,水军又不是对手,被四处游击。几国无奈,只好向王室告状,请求殷邑下令组建联军灭了惹事的斗耆国。

可是殷邑已经变天了,世子受巴不得看到世子启的势力倒霉,他手握兵权,就是不发王命。

正是农忙季节,河南几国被骚扰的田地荒废,不得不献粮求和。

斗耆国的粮荒,终于得以解决。

(感谢书友:来自博兹瓦纳的南瓜农的打赏。感谢书友深沉爱情海投出的月票。这一章是手机码的,语感有些不畅,大家见谅。)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