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庶子夺唐 > 第五十五章 杀一儆

第五十五章 杀一儆(1/1)

目录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李璄非李恪嫡长,非太子妃武媚娘所出的消息虽然传地有鼻子有眼,但传地却不算很广,至少当李恪回宫时,一向消息还算灵通的武媚娘都还没有得到消息。

“三郎这是怎么了,怎地回的这般早。”李恪到了承恩殿,武媚娘连忙迎了上来,一面为李恪解开外披的披风,一面担忧地对李恪问道。

依照原本的计划,李恪现在是要陪李世民同登朱雀门的,可眼下李恪却出现在了东宫,武媚娘难免担忧,也生怕是李恪因为劝阻李世民服丹之事触怒了李世民,才被遣了回来。

李恪回道:“父皇登玄武门之事作罢了,故而我便提早回宫了。”

武媚娘接着问道:“这又是为何,难不成是父皇的病况有了反复不成?”

李恪摇了摇头道:“父皇的病况还算稳定,并无大的反复,想来此事也是刚出,你还不知吧。”

能叫李恪眉头紧锁,先行回宫的自然不会是小事,武媚娘看着李恪的模样,不安地问道:“何事叫三郎如此不悦?”

李恪道:“有御史闻风奏事,说璄儿非是你亲出,非是东宫嫡长,而是我和素娘所出,是为庶长子。此事奏到了父皇跟前,父皇大怒。”

“混账,何人竟敢如此胡言乱语。”李璄是武媚娘十月怀胎诞下的嫡长,武媚娘的反应和李恪一样,一听到这个消息,顿时就怒火中烧了。

李恪将武媚娘揽在怀中,轻轻地抚着武媚娘的后背,柔声道:“此事你也不必太过担忧,父皇对民间谣传并未采信,已经命宗正寺公文以正视听了,另外父皇还命常涂遣人彻查此事,必会有一个交代。”

武媚娘靠在李恪的怀中,心情慢慢地也缓释了一些,武媚娘也知道李恪的性子,李恪虽不至睚眦必报,但也不会任人欺凌。

李璄是李恪的嫡长,李恪一直视李璄为自己的承继之人,武媚娘更是李恪爱妻,他绝不会由着旁人如此污蔑她们母子。李恪行伍出身,生杀果决,必定已有打算了。

武媚娘抬头看着李恪,对李恪问道:“三郎准备怎么办?”

李恪低头握着武媚娘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武媚娘的手背,回道:“为夫已经命人去办了,一旦查出来,我必叫他万劫不复,为你们母子出气。”

李恪说话的声音很轻,也很柔,仿佛在说什么无关紧要的事情,但李恪说着容易却不代表他没有认真,相反的,李恪说的很是认真。

李恪不是刻薄之人,也不是没有容人之量的,以往朝堂相争,别人对李恪下手,如非必要,李恪也可以留他们一条性命,比如说李承乾、比如说刘洎,但这一切都只限于他们对李恪动手,这一次他们对武媚娘和李璄动手,实在是触及了李恪的底线。

这一次李恪不止要就事论事,更要杀一儆百,叫旁人生畏,免得旁人看着李恪自登基以后手段越发的宽和了,忘了李恪也是头会嗜人的猛虎。

武媚娘闻言,对李恪问道:“三郎已经知道是谁了吗?”

李恪回道:“不过短短几日,这些事情便环环而来,显然是有人故意为之,除了宫中那个装神弄鬼的术士,还有谁会如此斗胆。”

武媚娘道:“三郎说的是程公颖?”

李恪道:“除了他,还能是谁。”

武媚娘有些担忧道:“此人眼下深受父皇信任,若是贸然对他下手,恐怕不是良策,而且要动他一时间也并无实据。”

李恪道:“你放心吧,为夫自不会蠢笨到直接对他下手,为夫要动的是张亮,程公颖是张亮举荐的,只要张亮垮了,程公颖还能保得住吗?”

程公颖是张亮举荐,只要张亮因过治罪,程公颖便在劫难逃了,最差的也会失了圣眷,这种人不过幸起,一旦失了圣眷,李恪想要他的性命并不必捏死一只蚂蚁难上多少。

武媚娘道:“张亮是当朝国公,父皇旧部,想要动他只怕不易吧,不知三郎准备治他个什么罪名。”

李恪道:“张亮乃开国元勋,非谋逆之罪不可诛之。”

武媚娘看着李恪十拿九稳的模样,问道:“三郎已经有了法子?”

李恪笑道:“不错,本宫曾审薛万彻,薛万彻提及张亮也曾和他非议过朝中之事,似有反意,不过并没有拿下他的证据。我已经命人分别去夏州、相州寻他的罪证了。现在父皇对谋逆之事最是敏感,但凡寻出点蛛丝马迹,哪怕相去还远,我也有法子做死他。”

————————————————————

东宫之中,李恪已经对张亮和程公颖一众动了杀心,与此同时,程公颖倒也是没有闲着。

太极宫,甘露殿中,李世民也正为城中传言不悦,“恰逢”程公颖求见。

“贫道程公颖拜见陛下。”程公颖站在殿中,对李世民行礼拜道。

李世民抬了抬手,着程公颖起身,问道:“道长怎的来了?”

程公颖回道:“贫道听闻陛下不悦,取消了登城之行,故特来探视。陛下正在服丹之时,当保心境平和,否则药效不收是小,若是前功尽弃甚至反伤龙体便麻烦了。”

李世民道:“有劳道长提醒,但朕身为帝王,有些事情朕也不得不问,难免烦心。”

程公颖问道:“可是关于东宫嫡庶之说的事情?”

李世民道:“此事道长也知道了?”

程公颖道:“此事城外传扬地厉害,陛下又因此事取消了登城之行,贫道怎会不知。”

李世民道:“有人狼子野心,有意乱我大唐国本,甚至还传地满城皆知,不想竟连道长这等方外之人也听闻了。”

程公颖道:“贫道此来便是为君分忧的。”

李世民好奇地问道:“此事现在宫外恐怕已经传地沸沸扬扬,确实不妥,你有何法子。”

程公颖道:“太子乃大唐国储,太子嫡长亦在国本之中,自有天数相对,只要贫道稍加演算便可分真伪。”

正如程公颖所言,李恪是太子,未来的国君,太子的嫡长理论上来说也同样是未来的国君,程公颖参与测算李恪嫡长的真伪,无疑就是参与了国本之事,甚至裁夺朝堂,这是程公颖涉足朝政的第一步,只要李世民应下此事,他就算是真正地踏足朝堂了。

不过李世民的反应却出乎了程公颖的意料,李世民虽求长寿之道,但却并未昏聩,国本之事岂能交由这些道士测算,一旦开了这个头,无论结果如此,将来都是隐患。

李世民当即道:“道长好意朕心领了,但璄儿是朕的嫡孙是朕绝对确认的,此事不容置疑,更不必测算。”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