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6章 托体同山阿(月票换更第二更)(1/1)
“终日打雁,却被雁啄瞎了眼,防不胜防啊!”毕晶仰天长叹,等着李世民恨恨道:“你怎么这么不是东西呢?从现在起,我再跟你说一句话,我是你孙子!”
这时候一屋子人也明白过来了,这半天李世民诸般做作哭天抹泪的,合着是套毕晶的话呢?
“我求你了,我管你叫大爷好不好?”毕晶哀嚎道:“咱以后能不能别玩儿这个,这责任谁也担不起啊!我可跟你说李大爷,再有下次,我可真不管了啊!”
“你会么?”李世民微笑着看着毕晶,等他彻底泄了气,才正色道:“你放心,我问这件事,只是为了知道何时能与观音重逢,绝无他意,也绝不会做不该做的事,我以人格担保!”
事情已然这样了,毕晶也实在没办法,只能长叹一声,恨恨地瞪着李世民:“政治家也有人格?不存在的东西,也能拿来做担保了?”
李世民不跟他纠缠,握住长孙皇后的手,安慰道:“十三年,你等我。”
长孙皇后深深点头:“不见不散。”
毕晶忽然心里一动,心说用不了十三年好吗,你以为这边时间跟我们那边是一样的啊?上回来是十天前的事儿,你们这儿就过了十年了。要是按这个比例,也就十三天好吗?不过老子就不告诉你,谁让你丫套路老子来着!
“既然要走,那事不宜迟,现在就走!”
一旦做出决定,李世民就立刻恢复了他杀伐决断的本性,咬牙道:“早一刻走,就多一点机会!”
但随即又觉得有些不近人情,柔声问道:“要走了,可要见见孩子们么?”
毕晶隐隐觉得有点不妥。这时候还见面?怎么跟几个孩子说?让他们知道了老娘其实没死,会不会引发历史变动?但嘴巴动了动,却终于没有说出来,而是默默点了点头。
倒不是因为立誓不跟李世民说话了,而是忽然想起,眼见就生离死别,一辈子见不到了,不让人见面是不是有点太不近人情了?得罪自己的是李世民,又不是长孙皇后——这位以后还得处呢!
最重要的在于,虽然嘴里说着政治家都没有人格,但实际上,对于李世民的承诺,毕晶打心眼里是乐于相信的。自己一行人打未来穿越而来这件事,李世民早就知道,但十年来,李世民非但没有利用这一点做出什么无法无天的事情,甚至这个秘密本身都一直瞒得死死的,就连最亲密的长孙皇后都没有说。
而为了迎接自己一行人儿不至于泄露机密,他甚至将屋里所有太监宫女全都赶了出去,什么事儿都是自己来。
虽然不太情愿,但毕晶也不得不承认,李二比自己靠谱多了……
有这么一个靠谱的在,毕晶相信,就算是把几个儿子都带过来告别,李世民也一定会做得妥妥帖帖,不会产生什么大的后遗症。
但让毕晶想不到的是,虽然自己已经默许,长孙皇后却摇摇头:“不用了。看见他们悲哀,只会白白搅乱人心,无论是你的,还是我的,徒劳而无益了。”
李世民默默点头。
长孙皇后道:“不过今当远离,有几句话,我还想跟你说说。”说着强撑着支起上半身。
李世民急忙道:“你躺着说,别动,当心伤到!”嘴里说着,手里却飞快给在她身后垫了几只厚厚的枕头。
这是要说点私房话?毕晶和母老虎对视一眼,母老虎道:“要不……你们先说,我们回避一下?”
萧峰殷素素等人站起来要往外走。长孙皇后摇摇头:“不必,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你们听也无妨,如果我有什么说得不对,请你们指教。”
李世民招招手,示意大伙儿都不用动,深深看着长孙皇后,沉声道:“你说。”
“其实,其实还是老一套。不过我要走了,再不说,就再也没机会了。”长孙皇后轻轻喘了一口气,道:“房玄龄侍奉陛下那么久,为人小心谨慎,才具过人。朝中大事,处理得井井有条,机密要闻,从来未曾有一丝一毫泄露。此次为了我的事,劝了陛下几句,似乎处置过重了。假如没有什么大的过错,我希望陛下不要将他弃之不理。”
“我知道,我知道。”李世民频频点头,“回头我就复他的官——其实,其实……我这么做只不过是……”说着看了毕晶一眼,没再说下去。
毕晶心里悻悻然,只不过是套路老子给你当碎催是吧?
“我就知道,陛下不会当真抛弃他的。”长孙皇后微笑着看了李世民几眼,神色逐渐严肃起来道:“希望陛下能够亲近君子,疏远小人,接纳忠言直谏,而摒弃谗言诡计,节省劳役,禁止游猎,这样我纵然到了九泉之下,也可以毫无遗憾了。”
“我知道,我知道。”李世民重重点头,“我一定永远铭记此言。”
毕晶和母老虎同时叹了口气。想不到,临别之际,长孙皇后所说的,竟然不是依依不舍之情,而是这般义正辞严。
这是一份政治遗嘱啊!
虽然多少有点不以为然,但这种心系国事的心胸,却不由让人肃然起敬。
长孙皇后又喘了口气,摇了摇头道:“我的本族亲属,有的人因为和我沾亲带故,这才而得到禄位。易云,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既然他们并非因德行而升至高位,便很容易遭受灭顶之灾。希望陛下不要再将他们安置在权要的位置上,只要以外戚身份定期朝拜陛下就足够了,如此才能保得家族子孙安全,我也算尽了族人的本分。”
李世明沉吟着,点了点头:“好,我依你就是。”
“至于我去之后的安排……”长孙皇后轻声道,“我活着的时候对别人没有什么大益处,我去之后,就更不能有害于人。”
说着看了眼毕晶,又道:“若不愿世人知晓真相,需要按礼制发丧,也希望陛下不要大修陵墓而劳民伤财,只要找一座山,把我安葬在山上,随葬器物只需瓦木即可……陶渊明诗云,‘死去何足道,托体同山阿’,何况我并非死去?”
PS:送给“朕征战天下”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