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 第三百章 怎么才能刷出政绩

第三百章 怎么才能刷出政绩(1/1)

目录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赵亮入河西的线路没有走宝鸡,而是沿着泾河从邠州入泾州,之后进入平凉府,先向北绕过了整个六盘山,之后来到盐茶厅,大致位置就是后世的海源吧,再顺着屈吴山向南走,来到静宁州。

这地方向西北经过会宁就是赵辉要去的靖远,向东南经过通渭就是陈桐落脚的伏羌。

这俩地方着手点都非常清晰明了,谁去哪儿都可以,没什么孰优孰劣的。

赵亮稍微迟疑,便决定往伏羌去。

去到这里先了解一二当地的情况,然后赵辉、陈桐也该赶到了,他再去靖远。

“老啦,真的是老啦……”

蒋希宗拍着自己两条发软的腿,若不是赵亮搀着他,他肯定是登不上山顶的。

古坡镇的大条梁,这地方都说是伏羌地势最高的所在,登上这里眺望四方,的确大片高低起伏的山地丘陵尽收眼底。

“蒋先生以为该如何改善此地民生?”

从进入伏羌县一直到来到大条梁上,赵亮他们走了足足七天,走马观花一般将大半个伏羌县看了个遍。

对这儿的基础情况那已经有了一个认知。

的确不缺水,但这地方最主要的是他们存不住水。

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形,仅有的一些平坦田亩都被一条条沟壑切割的七零八碎。

水利工程几乎都看不到。

也就好在这地方人口也少,都不知道有没有淮宁县的三分之一多,所以老百姓还能过得下去。

再加上到处都是黄土荒山,百姓们有能力的还能开荒开梯田,哪怕梯田上只种一些糜谷、高粱这等耐旱植物,对他们来说也是不小的增益。

县境内没什么工商业,这一路走来叫赵亮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脊兽。脊兽就是大户人家房子的屋脊房檐上立着的小兽。这里他所见到的几个冒烟的地方,都是烧制这东西的。

然后一打听才知道伏羌县的脊兽是当地的拳头产品,靠着渭水,东入秦州(天水)西进巩昌,占据着附近渭水上游的市场,乃是伏羌第一等的特产。

“老夫见广明嘴含笑意,想来心有成竹,还何必多言呢。”

蒋希宗摆了摆手。

“小子也没想到啊,在中原已经普及的玉米、番薯、土豆,在这地方竟然还不为人知。”

这真是大大出乎了他的预料啊。

要知道后世对康乾盛世可是给起了个‘红薯盛世’的别名的。

在中原红薯、土豆、玉米已经相当普遍了。

这些作物耐旱性极强,让各地大量难以灌溉的山丘旱地终于有了用武之地,数千年来第一次被视作耕地而得到开发利用。

而几乎所有的农民也都知道,有玉米参加轮作复种的土地,比没有玉米轮作的土地普遍可增产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番薯这玩意儿更哪怕是在眼下这个落后的时代亩产一两千斤也是轻轻松松。

可是伏羌县种植的却还是高粱、糜谷这些低产耐旱作物。

“此乃地方官之不作为也。”

蒋希宗狠狠的拍着屁股下的石头。

红薯土豆玉米对民生有多么重要,作为一个入仕二十余年的老官僚,他再清楚不过了。

不说别的,就以归德府为例。

那里可是豫东平原,土地肥沃,更不缺水源。自然条件比不上江南鱼米之乡,也远远胜过河西之地吧?

就那他此前的几人知府也都在大力推广玉米土豆红薯的种植,只因为人口膨胀太厉害了。

乾隆六年时候(中国第一次人口普查),归德府上下人数也不过刚刚超百二十万。可等到他蒋希宗上任的时候,归德全府人口已经超过了二百万。

几任知府不大力推动土豆红薯玉米的种植,如何才能叫归德府平安无事啊?

而据他说之,这等情况还不止是归德一地,便是他老家苏州,这三四十年中也是人丁膨胀的厉害。那就是因为市面上多出了玉米土豆番薯这些价格便宜的杂粮粗粮。

“这做事儿果然是要亲自走一走看一看才算真切啊。”

赵亮眺望四方。

来伏羌之前,他从户部、吏部了解到的情况是,伏羌人贫地瘠,百姓多开梯田以补己用。当时他觉得开梯田好啊,只要有这个自然条件,再有人愿意花钱,那梯田开辟还不是轻而易举啊?

甚至他还能在山顶上修建储水池,收集雨水,灌溉梯田,这可比当地原始的梯田强多了。

可谁想到来这儿走走看看逛了一圈后才猛然发现,这么穷的地方,竟然还没有玉米土豆红薯?

这不是活该受穷遭罪吗?

中原那地方很多百姓日常吃喝里一碗好面还掺上两碗杂面呢,河西这地方竟然还在靠着糜谷、高粱过活,他们不穷都没天理的。

“这下子事情就简单了。你只需叫赵辉、陈桐于当地走走看看,做足样子后再就起一道联名奏疏,上奏省司,接下来便可以坐等恩赏了。”

河西这地方的最高长官是李侍尧,这人跟和珅有仇,肯定不会看赵辉、陈桐这两个走和珅门路来当官的人顺眼。但他更是一个富有政治智慧的人,拿到奏疏后就当知道事情他是拦不住的。

不然京城的和珅岂会坐视不管?

搞不好反倒是他落了个以私废公的罪名。

所以李侍尧必会把事情般的漂漂亮亮的,争取自己在其中也能落得一份功劳。

而赵辉和陈桐那可就美滋滋的了。

立下了建策之功,再从中原寻几个积年老农来伏羌靖远都高高推广,不用天方信徒锦上添花,三年之后他们也会得到境内百姓的交口称赞,绝对的卓异。

所以等到数日后赵辉与陈桐赶到伏羌时,两人听得赵亮的这么一说,一个个全都欣喜异常。

原本他们刷政绩的法子是靠赵家大力输出资源的。

赵家借伏羌县银子,然后伏羌以新修的梯田为质,梯田修好之后典卖给当地士绅百姓,所得钱财再还给赵家,亦或是直接兑给赵家,那都是好法子。

然后靖远这里就是开矿。

赵家在汝州有的是这方面的人手,只要在靖远寻到几个矿场,大笔银子投进来,大把大把的招募当地人做工,那政绩可不就刷的飞起来了么?

可现在看两人是全然用不着之前的盘算了。

能凭‘真本事’刷出政绩来,可不比那银子刷政绩要强得多?

说出去那都能变成他们的“真本事”的。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