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大朝会(1/1)
“墨家子,这可是朝堂,不是开玩笑的地方,你要是在如此胡闹,老夫定要参你一本。”王御史吹胡子瞪眼道.
他对墨顿可谓是深恶痛绝,此刻抓住了墨顿的小辫子自然死命的攻击。
“墨贤侄莫要开玩笑,贤侄精通百家之学,同时学贯中外,乃是大唐不可多得之人菜,还请墨贤侄不要藏私,若能解决此次黄河水患,老夫定会向皇上为你请功?”长孙无忌一脸慈祥道。
墨顿心中暗骂长孙无忌老阴货,直接给他来捧杀,还让他不要藏私,说得好像,自己要是不出主意就是故意不出力似的。
至于请功,要是能够解决黄河水患,还用你来请功,墨顿暗自撇了撇嘴。
“长孙大人抬爱了,小子一直在北方生活,连下水都不敢怎么会有治水之法。”墨顿连忙摇头道。
顿时长孙无忌嘴角露出一丝冷笑,墨家子最近可谓是风头正盛,可谓是将长安城年青一代压得喘不过气来,就连长孙家最优秀的传人长孙冲,都败在他的手上,现在老老实实的呆在宗正寺混资历,而墨家子官阶没有,却能搅动天下风云。
“墨家没有,不知极西之国可有治水良方,老臣可是听说金字塔国也有一条堪比黄河之患的河流,不知在其国度是否可有治水良方。”长孙无忌突然道。
墨顿顿时讶然的抬头看着长孙无忌,他没有想到自己的蝴蝶效应竟然起到了如此大的作用,就连自认为天朝上国,眼高于顶的朝中大臣也开始关注千里之外、他们口中的蛮夷之国了。
其实墨顿并不知道,自从西域盛会之后,以及苏格拉底的学问得到了大唐认同之后,大唐人这才恍然察觉原来极西之国还有如此多的好东西,可以说墨家之所以能够崛起,异域的学问可谓是密不可分。
再加上治理黄河乃是天大的功劳,如果能够从极西之国得到方法,那岂不是将此滔天的功劳据为己有,
于是在黄河水患刚刚有迹象的时候,长孙无忌就已经派人将各国的胡商请过来一遍,自然探查到了堪比黄河之患的尼罗河。
“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说不定极西之国有独到之处也不一定。”段纶急切道,他现在可谓是病急乱投医,只要有可能的方法,他都不愿意错过。
墨顿顿时摇了摇头道:“长孙大人所言乃是金字塔国的尼罗河,此河同样是金字塔国的母亲河,其长度更甚于黄河,其危害之大,亦过于黄河,但是据微臣所知,哪怕是金字塔国之人,也是丝毫没有办法。”
满朝文武顿时满脸失望,水患之灾果然是顽疾,不管在任何地方都是无可奈何。
长孙无忌心中冷哼,他当然知道极西之国也没有办法,要是有办法他早就将此滔天的功劳据为己有了,还能轮到墨家子表现的机会,
他之所以让墨顿发言,就是亲自试探一下墨顿,看看这个将自己儿子打击的体无完肤的墨家子,到底有何特殊之处。
“不过……”墨顿话语一顿,顿时满朝文武朝着墨顿看来。
“不过微臣认为治理水患要因地制宜,各国地理水文环境不同,水患的原因也不同,极西之国与大唐地貌迥异,哪怕是尼罗河有治水之法,恐怕也并不适用于黄河。”
话音一落,长孙无忌顿时老脸一红,他只顾着走捷径,的确是忽略了这一点。
“因地制宜!”
满朝文武也是缓缓的点头。
“不过……”墨顿又是话语一顿。
李世民脸色一黑,呵斥道:“有话就直接说,小小年纪装什么少年老成?”
顿时满朝文武一阵窃笑,原本压抑的气氛也顿时顿时减轻,程咬金这个老流氓还一个劲对墨顿挤眉弄眼。
墨顿头一缩,露出腼腆少年笑容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此乃世间无可改变的事情。然而微臣却发现,同样是大唐境内的河流,雨水更多的长江为何极少发生了水患,如果能够通过对比找到原因,也许就能够找到了治理黄河水患的原因。”
李世民不由得微微思索,心中暗暗思量,要论降水量长江流域的确是黄河的数倍之多,然而长江水患却是多年难得一见,要是能够找到原因,对症下药,也许的确是一个可行之方。
“来人,上地图。”李世民毫不犹豫吩咐道,顿时两张一丈长的长江和黄河的流域图在太极殿中架起来。
满朝文武顿时心中一叹,陛下对墨家子果然是信任有加,要是普通的少年哪一个有这样的待遇。
顿时满朝文武大臣围在两幅巨图之上,墨顿由于是倡议者,就主动的挤在了前面。
看到和后世卫星定位地图极为相似的人工手绘地图,不由得连连感叹,要论人才,大唐可以人才济济。
“不知诸位大人可否从这两张地图之中,可否看出来,黄河比长江到底少了什么,也许正是少的部分,就是解决水患的关键。”墨顿指着地图说道。
段纶毫不犹豫的说道:“湖泊、支流,相比于长江流域,黄河下游少了很多湖泊和支流。”
满朝大臣纷纷点头,两方地图一对比,很显然发现在长江中下游有着汉江、赣江等较大的支流,还有洞庭湖,鄱阳湖两个超级大湖泊,而黄河中下游只有两个细小的支流,却没有任何湖泊。
墨顿点了点头道:“段大人所言甚是,小子认为,缺少的湖泊和支流恐怕才是黄河连年成灾的一个原因。
王御史冷哼一声道:“墨侯爷到底还是年少无知,这些湖泊和河流乃是常年往河中注水,只会加重河流之中的水量,缺少湖泊和支流又岂是泛滥的原因。”
一时之间不少文臣都下意识的点了点头,的确是这个道理,如果没有这些支流和湖泊的灌入江河之中,河水又岂会暴涨。
墨顿心中顿时冷笑一声,这些文官眼高于顶,只读圣贤之书,能够真正了解水文的又有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