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6章 口碑良好(1/1)
孟宇坐在小山村,根本不想搭理外面的纷扰。“老爷子,你这地有点少,而且种粮食的地绝对不能用来种别的东西。”孟宇说道。赵大有叼着烟卷,无奈地看了看县里的几个人。“小孟啊,你这人厚道,但你不知道,种粮食根本不挣钱,不挣钱,家里又不进钱,每年化肥加种子,就让我们老两口承担不起了。”赵大有说。孟宇点点头,他当然知道这个。在他崛起之前,他家也是农民家庭,他太清楚每年能给家里挣多少钱了。一到农忙时节,他那点工资得留下两三个月给家里买化肥种子,可到了收货的时候却根本拿不回来投资进去的钱。更麻烦的是这些地还不能撂荒,因为一旦一年没耕种村上就会找上门来。你要不种地,就得去城里下苦力。农民辛苦了一辈子,谁舍得买粮食吃饭?所以到头来辛苦一年,家里的柴米油盐还得出去打工才能挣回来。要是不出门打工,你就得考虑怎么把土地的经济价值使用好了。到那时候,百分之九十九的农村创业者们到最后都输光了一切。“所以我们得加大补贴,商业如果不补贴农业,农业就只能依靠大型农场了,大量的农民该怎么办。”孟宇对此忧心的很。赵大有有办法。“其实还得发展农业深加工。”他找出几张纸。赵大有的老伴儿连忙在旁边说话。“孟总,你喝水吧。”老太太擦着眼泪说道,“像我们家,一年到头挣得那点钱全部用在地里头,有时候还根本不够,还得问孩子们要钱。”“你这话就过分了,他们什么时候给过钱?”赵大有冷淡道,“我只记得每年给他们补贴的就超过在地里投资的。”“你怎么不说我们能给你养老?”大儿子怒道。“对,你们在千里之外坐在自己的房子里,打个电话就当照顾我们了。”“我没什么可说的,累了一辈子,到死懒得想让你们照顾。”“你老母亲在医院躺了几个月的时候你们在哪?”“医药费你们一分钱没出还要我给你们每个月给点钱,你儿子要上学,你老婆要开车去上班,那我们呢?我们在村里就不需要花钱,柴米油盐都不用买了?”“养儿防老,到头来还不如医院的小丫头,我们回到家刚进门人家电话打过来追问有啥不舒服的,我们过了几天没打电话汇报,人家打电话,亲自开车到村里来,问我们是不是有啥不舒服的,人家也有娘老子在家等着,你们就没有。”赵大有说着说着怒火万丈。“老爷子别生气,现在这社会,年轻人在城市里也不容易。”孟宇说道。“是啊,但小孟你不知道我们家的情况,老婆子看病不舍的花钱,节省的一千块钱给人家打过去,人家老婆上班坐地铁被人嘲笑,孩子假期没个兴趣班,一节课一千多块钱那种,人家说被人看不起。”“现在一听说家里的地值钱了,人家又跑回来想把这点都拿走。”“你不知道,你给我们的好处,每家每户的钱,要打到主人的账户上,而且几乎是一次给一年的。”“港城那帮狗娘养的东西,他们给的条件是一个月给一次而且直接给‘有一定经济负责能力的’,也就是这帮小年轻,那我们怎么办?”赵大有的小儿子说道:“我们每个月给你们三百块钱还不够吗?”孟宇暴怒。“你特么不知道土地被流转之后,你家两个老人只能去城里买吃的?”“你一个月三百块钱,不,算上你们四头猪,一人给三百,一千二百块钱,还得往地里头投资,你回农村,你生活一年试试?”“不要脸了是不是?哪个单位的?哪个公司的?要不要我让你们全体一个月只收入三百块钱?”“特么的什么东西,人性都没了是不是?”赵大有很淡定。“别跟他们一般见识,就是几个没本事从外面挣钱,只好盘剥自己的老子的东西。”赵大有道,“我们村留守老人都知道,跟你做生意肯定是赚的,而且不怕吃亏,你不用跟他们打招呼。”“你要这么说,那你让姓孟的养老,以后有任何事情也不要找我们!”“对,我们家里实在困难,家里这点地皮既然值钱,我们就有话语权……”“闭嘴!”孟宇神色阴冷,“再多一句废话,我让你们从今天起,全天下没有任何一个单位敢要你们,滚!”小女儿怒道:“你有什么资格……”孟宇挥起巴掌狠狠一下,抽在那王八蛋嘴角。“你,你敢打我?你凭什么打我?”那女人吓得捂着脸靠着门,这时候想起老子了,“爸,你这都不管?”“你们跟我有什么关系?”赵大有告诫老太太,“你要愿意跟他们一起过,你的地,我立马让村委会给你交出去,我们离婚,你去跟他们过日子。”老太太嗫嚅道:“可是孩子们也不容易……”“是啊,他们很不容易,我容易?”赵大有当机立断,“村委会开个会,马上商讨一下,把土地的使用定下来,我看,就跟小孟的公司签订协议好了,不用找任何人。”县长保证:“我可以给大家一个承诺,以县里头的协议书,跟大家保证,只要是签订了合作协议的,我们都将会监督公司履行一定的义务进行赡养。应该说,每个月给各家的钱,不会少于三千元一亩,如果发展的好,甚至翻倍翻好几倍都没问题,而且大家可以放心,我们决不允许任何公司让大家先投资一笔钱在地里头,他们能做的,只能是等待收获之后,再给各家算一下成本。”这句话原本并不能取信于大家。主要是很多人把信誉都玩坏了。可县里头拿出来的协议,白纸黑字写的却很清楚。上面明确规定了孟宇的公司应该履行的义务,和村民们应该履行的义务。只要双方没出问题,这些措施都要全部落实到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