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寄人篱下(1/1)
很多白手起家的富一代们,往往有着无比辛酸的幼年经历,当他们回首往事时,总会泪眼唏嘘,“哎,说多了都是泪啊!”朱温也是如此,原本就挣扎在社会底层的他,被突如其来的变故打入了人间地狱。对于这段故事,史料的记载简单而明确:“昆仲三人,俱未冠而孤,母携养寄于萧县人刘崇之家。”“诚卒,三子贫,不能为生,与其母佣食萧县人刘崇家。”萧县刘崇,是朱温母亲王氏的发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迫于生计,在朱诚死后,王氏拖家带口,投奔到刘崇家中,开启了寄人篱下的生活。刘崇在徐州做“录事”,主要负责政府内的档案文书等工作,非国家正式公务员,用今天的话说,临时工。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朱温的母亲王氏,就在刘崇家做些缝缝补补、洗洗涮涮的活计,顶一个女佣;朱氏三兄弟也年轻力壮,可以分担些脏活、苦活、重活,顶三个长工。两家人相濡以沫。街坊邻居当然少不了闲言碎语,背后戳脊梁骨,说刘崇与王氏之间必然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对于这些风言风语,老实木讷的老大朱全昱选择了隐忍,就当没听见吧,混口饭吃不容易;老二朱存和老三朱温就忍不了,十五六岁的愣头青,正是不知天高地厚、下手没个轻重的年纪,一言不合就开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越想越亏。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生死看淡,不服就干!“存、温勇有力,而温尤凶悍。”“帝既壮,不事生业,以雄勇自负,里人多厌之。”朱温游手好闲,不爱劳作,就爱打架斗殴,也好赌博,典型的村霸地痞流氓。这里需要简单说明一下,《旧五代史》是宋太祖诏令编纂的官修史书,而《新五代史》是欧阳修自撰的。欧阳修,不用多做介绍,“唐宋八大家”之一。既然宋太祖已经让史官编修了前朝史书,欧阳修为何还要来个“欧阳修版”的同时期史书呢?《五代史记序》中给出了答案:“史官秉笔之士,或文采不足以耀无穷,道学不足以继述作……庐陵欧阳公,慨然以自任,盖潜心累年而后成书,其事迹实录,详于旧记,而褒贬义例,仰师《春秋》……”修爷直言不讳,爷我就是看不上史官们的成果,于是另起炉灶。我修爷“唐宋八大家”之一,服你们?哼哼,姥——姥!修爷删除了大量史料,人为地造成了历史空白。也因此饱受古今学者的诟病。但修爷就是这么任性。同时毫不避讳自己使用了春秋笔法,融入了自己的价值评判体系和道德行为准则,在史料中加入了主观的抑扬褒贬。在这一点上,修爷将他的书生意气展现的淋漓尽致,对于那些破坏纲常礼教的坏人恨之入骨,痛斥这一时期是“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黑暗时代。所以《旧五代史》开篇即以“帝”称呼朱温,如上文“帝既壮”;而《新五代史》则直呼其名,如“温尤凶悍”。因为朱温弑杀了两任唐朝皇帝,如此大逆不道,是惹毛欧阳修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很多学者对《新五代史》的立场提出了质疑,并指摘其某些记载恐怕有失公允。然而有意思的是,《旧五代史》把大部分地方割据政权中的“开国君主”们,载入“僣伪列传”,而修爷在《新五代史》中却把他们列为“世家”。愤世嫉俗的修爷难道在行为准则上搞双重标准?修爷就是这么任性。两本史书都是记载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也同在“二十四史”之列。还有其他史书也对这一时期有所记载,其中内容略有不同,也有的自相矛盾。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本书不会迷信一家之言,会尽量结合多方面的史料,进行合理的推敲,尽量还原真实的历史。幼年时期的朱温并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也没有表现出出众的才华,他与其他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问题少年没有任何区别。叛逆期的他又耳濡目染了一项新技能——赌博。于是赌博就成了他除打架斗殴之外的唯一兴趣爱好。刘崇看着朱氏三兄弟,满眼的恨铁不成钢。老大虽然忠厚淳朴,却不求上进,脑子也不灵光;老二和老三又如此顽劣,缺少家教。实在想不明白这仨人究竟遗传了老实巴交的读书人朱诚的哪些基因。虽不能教导你成材,但我也绝不能坐视你沉沦!刘崇对朱存、朱温严加管教,扮演了严父的角色,特别是对朱温,有时候气急了真用板子、荆条鞭笞教训他。而朱温却屡教不改。一次,朱温赌博输红了眼,竟然把刘家的锅偷出来,作为赌资。锅和被褥,在那个年代绝对是家里的贵重物品。我小时候,被大孩子欺负了,我奶奶还以“砸你们家锅去”恐吓人家;相声大师马三立有个经典段子《逗你玩》,幽默地讲述了一段儿偷被窝褥子、偷衣服裤子的故事。现在基本听不到偷被褥的故事,“砸你们家锅”也不再是致命恐吓了。朱温偷锅当赌资,就相当于今天某熊孩子抵押房产证买王者皮肤或盗刷父母信用卡打赏女主播。所以这一次,刘崇真是要气疯了,抄了一根巨粗的大木棍,追得朱温满村躲,口中念叨着:“这种败家玩意儿,长大了也是个祸害,我今天非打死他不可!”家里人拦都拦不住。幸亏朱温身手矫健体力好,成功躲开。朱温忘不掉刘崇双目之中流露出的那种愤怒,那是一种真要杀人的愤怒。朱温害怕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朱温才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