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俄国人也羡慕我们(为盟主【死跑龙套的】加更5/5)(1/1)
俄方展区位于和法国隔着一条滑行道的另外一边。
由于按照习惯是给波音和麦道准备,所以面积属实很大。
老毛子们也没辜负举办方的安排,基本算是把压箱底的看家货拿出来了个七七八八。
位于展区中心的是上次在香洲航展缺席了的一架伊尔96-300。
虽然相比空客a340-500\/600要小一些,但不管怎么说都是正经的四发宽体客机,也勉强能匹配对位机制。
至于另外一架图204-100s就是去年已经见过面的老朋友了。
不过易元和这一次反而对后者更感兴趣。
作为603所的型号总师,他之前就从科工委层面听到过一些风声。
在上级对于与麦道合作的md90项目已经不抱希望之后,为了继续推进国产大飞机工业,更重要的是维持已经获得一定能力的沪飞公司不至于散摊子,目前的计划是参考十一号工程的模式,逐步引进图204\/214的生产线,并且要求图波列夫设计局和航空工业总公司合作,将国内生产的客机按照要求进行标准转化和定制。
考虑到图波列夫设计局目前的窘迫情况,这一提议显然具备相当的可行性。
当然,华夏在大型飞机方面的技术积累相比于战斗机还要更加薄弱,操作起来恐怕很难像十一号工程那样获得一个对己方极其有利的条件。
不过无论如何,肯定也比未来收购了麦道之后的波音好说话。
抱着去见识见识的态度,易元和直接越过身前半步的林伟轩,走到了那架图204旁边。
俄罗斯展区这边的工作人员要比想象中的更少,基本只有几个看场子的工作人员打扫卫生和维持秩序。
更加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在看过二人的证件,确定他们是从华夏过来的参展商同行之后,对方竟然直接邀请他们可以上飞机看一看。
一般来说,参展的客机,除非处在相当早期的阶段,否则都会开放参观,但如此热情的主动邀请,确实不太多见。
易元和也不客气,他曾经在苏联留学,会说俄语,在跟俄方人员简单沟通过之后,便领着林伟轩直接到那两架飞机里面参观了起来。
尤其是驾驶舱。
伊尔96-300和图204-100s的驾驶舱使用了几乎完全相同的风格设计和航电设备,尽管跟空中客车以及波音同行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但放在90年代中后期的眼光来看,倒也不算完全落后时代。
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两种飞机都还保留着三人制机组的设计,也就是正副驾驶员和机械师,而刚才在对面看到的两个新型号空客a340都已经升级成双人制机组了。
对于需要商业运营的客机来说,多一个人是很大的一笔支出。
易元和尝试着坐在了图204的主驾驶位置上,握住面前的方向盘感受了一下。
“驾驶舱可以升级成双人制的么?”
他回过头,用俄语向身后的图波列夫公司工作人员问道。
后者点了点头:
“公司目前已经有了相关计划,预计下一个大升级的型号就会使用双人制驾驶舱。”
根据行业黑话,这个回答的基本相当于在短时间内都不能。
毕竟以图局目前的情况,天知道下一个大版本什么时候能出来。
不过正当易元和准备说点什么的时候,对方紧接着又补充了一句:
“不过我们正在计划推出一个使用全西方设备的子型号,图204-120,基本性能和我们这一架图204-100s差不多,但自动化程度会更高,当然价格也要更贵一些。”
易元和摇了摇头。
换航电对于一些西方或者亲西方客户而言可能会更有吸引力,但是就华夏的情况而言,引进生产图204本来就是为了规避风险,获得完整的100吨级飞机制造能力,如果为了先进性去选择大量西方子系统,反而属于舍本逐末了。
反正现在民航内部也还有大量三人制机组的飞机,短时间内并非不可接受。
只要飞机的价格合适。
想到这里,他再次开口问道:
“那这个型号,就是图204-100s,每一架飞机的售价是多少?”
看似简单的问题反而把旁边的俄罗斯小伙给问住了。
实际上,这就属于隔行如隔山了。
易元和是飞机设计专家,但他其实不懂怎么卖飞机。
在飞机交易合同里面,裸机价格往往只是总价的一小部分,而大头则是合同中附带的其它服务,比如飞行员和地勤培训、零部件供应、保修方式和保修期之类。
所以不谈这些只讲价格属于耍流氓。
不过他最后还是获得了一个不太精确的答案。
“按照一般航司的采购习惯,带备件和中修服务的价格,折合成美元大概在3200万到3900万之间。”
随后易元和才意识到,自己其实并没有相关概念。
所以只好换用中文,去问正因为听不懂俄语对话而一脸懵逼的林伟轩:
“老林,刚才那个人说,他们这一架飞机的价格合美元大概3200万到3900万,在干线客机里面算是什么水平啊?”
后者这才知道易元和刚刚原来是在询价。
“不到4000万的话……算是很便宜了。”
略加思索之后,林伟轩回答道:
“我们去年购买了一批波音757-200,总体性能和这个图204差不多,价格是7400万美元一架,空中客车最新推出的a321,80吨级,单价也大概在7000万美元以上。”
这就是一个很直观的对比了。
俄国人给出的报价里面必定还是有水分的,如果未来能完成国产化的话,那么成本还可以被压到更低。
到时候哪怕专门拿去当货机,或者当特种机平台都行。
于是易元和在心中暗自记下了这件事情。
两架大飞机之外,俄国人还带来了一架编号为711的最新型侧卫验证机,以及一种被命名为苏32fn的前线轰炸机。
作为军用飞机,自然不可能像客机一样随便开放参观,因此也只能在围栏外面远远地看看大概。
两架飞机都是三翼面设计,尤其711号机还采用了三元矢量喷口,想必机动性会有一个巨大的飞跃。
“或许也可以作为十一号工程未来的改进方向……”
离开俄罗斯展区之后,易元和掏出一个本子,把刚刚自己思考的一些东西全部记录了下来。
然而,在他们把航展现场逛过一圈回到己方飞机所在的位置时,却发现了令人哭笑不得的一幕——
一群挂着俄方参展商工作人员身份牌的老毛子,正和刚才的易元和二人一样,饶有兴致地围在新舟60的展板前面驻足观看着,并且听上去还爆发了相当激烈的讨论。
“难怪刚才那边没几个人,弄了半天都跑到咱们这来了……”
易元和整理了一下衣服走上前去,却在中途从乱糟糟的环境里听清楚了几句俄语。
“展板上面说,这种型号的飞机通过了全部15个欧盟国家的适航审定,我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不止是这样,之前我有个同事去塔什干接待过华夏客户,听他们说,是华夏和欧洲方面直接签署了一定起飞重量和座位数以下支线飞机的适航审定互认,就是说以后华夏那边审定通过的型号,就可以直接在欧洲运营了。”
第二个声音的语气中带着浓浓的羡慕:
“这个条件要是给到我们手里,那可就太舒服了……”
一瞬间,易元和突然意识到一件事情。
华夏在大飞机的技术上确实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筹码。
但是在技术以外的地方有。
而且很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