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我要建一座城(1/1)
李贵剥了只大虾,一口塞进嘴里,嘎吱嘎吱嚼两口,再抿一口白酒,吃的那叫一个过瘾。
一大盘虾几乎都被他吃了。
面前的虾壳子堆了满满一堆。
听到众人这边说起了何大议长,李贵就插了一嘴:“你们是说宁海的那位何立春吗?不出意外的话,明年他就上去了。”
一桌人都怔怔的看着他。
李贵拿纸巾擦了把嘴,问了句:“怎么了?不相信啊?”
刘大庆忙说了句:“不是不相信你,只是……这消息可靠吗?”
这种事,应该是最最顶层的消息了,说是国家机密都不为过。
虽说李贵是从中枢退下来的保镖,但刘大庆他们多少还是有点怀疑这消息的真实性。
不会是喝多了瞎吹的吧?
“我是干什么的?别看我只是个保镖,但我能接触到的人和事,真不是一般人能接触到的。”李贵傲然说了句。
只是这语气,更像是喝多了在这儿吹牛。
刘大庆他们将信将疑。
李东趁机说道:“老李都这么说了,这事应该是九八不离十了。何大议长一上去,肯定会重点关照一下云城的高新区。有顶层大佬关照,加上高新区得天独厚的位置,我相信,高新区必将迎来一个飞跃式的发展。咱们提前过去进场布局,尽可能多的拿点地,到时候,等着数钱行了。”
二舅有点心动了。
对于李东的投资眼光,二舅还是十分信服的。
便说道:“要不,咱过去拿两块地?那边的地应该不贵吧?”
刘大庆苦笑道:“岂止是不贵啊,便宜的跟大白菜似的,都没人要。我记得前些年有人在那边拿了块地建工厂,一百多亩吧,才花了五百来万,平均五万一亩地。住宅用地能贵点,但也不会超过一千一平。”
李东不知道目前的地价,但他知道十年后的地价。
记得当时高新区这边推出一块地皮,单价是一万多一平。
十万平的一块地,总价超过了十个亿。
就这还一堆房企抢呢。
从一千到一万,这翻了十倍啊。
当然,他们现在拿地的话,也不可能一直捂在手里不开发,上边也不允许。
但现在尽可能的多拿点,不用多,两三年之后,就能大赚一笔。
关键是,他们是第一家进驻高新区的房企,只要把控好项目的品质,跟官府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合作基础,那接下来再拿地的话,肯定要方便许多。
“拿!老刘,你马上联系官府那边,去高新区拿地,能拿多少拿多少,甭管是住宅还是商用,只要官府肯出让,咱们就要。最好是连成一片的,几千亩上万亩的那种,咱们直接在那建一座城,什么学校、医院、商场、写字楼,甚至公路、公园、游乐场,所有的这些配套项目,咱们给他建!只要官府那边肯把地给咱。”
一想到一座新城在自己手中拔地而起,李东就有些抑制不住的激动了。
前世的时候,在何大议长进入中枢之后,刚开始推进高新区开发建设的时候,便有三家房企,第一时间进驻高新区。
三家房企都是央企,排名前十的龙头。
三家房企联手拿了近一万亩地块,投资上千亿,共同开发建造了一座城。
叫中海国际城。
整个国际城里,有数十个居民小区,好几所学校,一座商场,两家五星级大酒店,数栋高端写字楼,一处中央广场,以及一处海洋游乐场。
社区居民超过三十万。
也正是在中海国际城的带动下,高新区才能飞速发展。
李东很怀疑,那三家房企以如此大的魄力进军一片荒凉的高新区,背后很可能是那位何大议长的授意。
当然,最后那三家房企也确实是赚了个盆满钵满。
最重要的是,因为中海国际城这个项目,三家房企与云城官府打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后期又拿了不少地皮,开发了一些项目。
这都是前世的成功案例,是榜样,是模板。
李东这一世,就抢先一步复制过来行了。
他要自己建一座城。
不用跟人联手。
刘大庆呆呆的看着李东。
在他看来,李东这是疯了。
去高新区那里拿地,本来就冒很大的风险了。
拿个一块两块的就可以了。
花个几千万,先储备着。
要是未来几年高新区真有机会起来,那他们就开发出来,多少也能挣一笔。
要是高新区仍是这个死样,那就荒着行了,或者转手,也亏不了太多钱。
李东倒好,竟然上来就要拿一万亩。
哪怕高新区这里地价再怎么便宜,一万亩商住用地,怎么也得三五十个亿吧?
这还只是拿地的投入。
而李东说什么?
要在这里建一座城。
不是开发几个楼盘,而是建一座城。
包括学校、医院、商场、游乐场、公园、公路……
连市政的活儿也一起干了。
这么大的工程,保守估计,投入也得千亿级别。
先不说盛海这边能不能拿得出这么一大笔钱,就说拿这么大的投入,去赌高新区的未来,这合适吗?
万一赌输了呢?
哪怕后期的这些建设资金不投入,就光是拿地的几十个亿,一旦血本无归的话,也足以要了盛海的命。
刘大庆突然想到了一个可能。
李东准备这么大手笔的投入,会不会是想给跟胡家有来往的那位云城大佬送政绩呢?
貌似也只有这个理由,能够解释李东的这个疯狂想法了。
“这……会不会有点太冒险了?”刘大庆看看二舅,委婉的说了句。
他希望二舅能劝阻一下李东。
二舅也被李东的这个想法惊呆了。
一万多亩地,直接建一座城!
好家伙,这得多少钱啊!
二舅看着李东,说了句:“这得不少钱吧?”
李东摆摆手:“钱的事我来解决,而且,实在不行,咱可以从银行贷点款嘛。”
只要控制好负债率,贷款开发建设也不是不能接受。
毕竟,高新区的这个机会,一旦错过,可就再难找第二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