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成了八爷 > 第五十一章:国之重臣

第五十一章:国之重臣(1/1)

目录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胤礽病了,据说病的不轻。
  废黜皇太子,二阿哥胤礽被幽禁咸安宫中,不到一旬时间,就有宫人传出这位前皇太子茶饭不思、卧病在床、日渐消瘦。
  人是动物,动物都是趋利避害的,人也不例外。现在胤礽就是个扫把星,人人避之不及,太医院没有一个人愿意出诊。最后还是皇帝下旨,众御医依然互相推诿,将责任推给资历最低的御医张伦之。
  张伦之只好背着小药箱,来到咸安宫中。
  作为医生,张伦之自然是不缺医德。但作为一个人,他深谙忠诚两字。既然已站队八阿哥,那么胤礽就是张伦之的敌人。
  他倒没有胡乱开药,把了脉、问了诊,张伦之得出结论:二阿哥这是思虑成疾——怎么能不思虑成疾呢?不仅皇太子之位被废黜,就连宫外太子党势力都被康熙连根拔起,即便复立为太子,在康熙百年后,随便来一个有权有势的皇子,都可以让他当不成皇帝。
  胤礽想要东山再起已经成为笑话。
  张伦之给开了一副安神的药方,这药方没有问题,只是抓药的人有问题。张伦之在每一幅药包中都加了料,至于加了什么料?可以到阎王殿问一问前车臣汗。
  朝堂上,没了储君,出现两个变化,一明一暗。
  暗中,四阿哥胤禛看清了形式,原本摇摆不定的心理逐渐坚定起来,带着自己的势力退出太子党,自立为一派。
  做出这个决定主要是这次十六阿哥的死,设身处地的想,换做是胤禛自己,在胤礽眼中也不会是随时可以牺牲的其他人。
  再想到前太子日常言行,的确不是一个明主。
  如此一来,七阿哥也作出自己的决定,他再没向胤禩要过钱,断了和八爷亲近之人的一切往来,彻底倒向胤禛——对此,老九很有些怨言,把老七说成是一个白眼狼。胤禩倒很无所谓,就当作做了一次失败的投资,十几万两白银不过毛毛雨啦。
  另一个变化就是关于立储。
  是文渊阁这群学士提出来的:国不可一日无储君,需要立储以安定天下人心。
  佟国维有话说了:“万岁爷,奴才推荐八阿哥为储君,八阿哥孝贤……”
  胤禩听了心里立刻‘卧槽’,佟佳氏老匹夫,你这是帮我?还是在害我呢?八爷觉得这佟国维根本就是捧杀啊。
  立刻出列打断佟国维,向康熙表明心意和志向。
  “皇阿玛,儿臣有话说,儿臣只想当一个闲散王爷,这样才有更多心思和时间放在报效朝廷、建设国家上。
  况且儿臣近日向戴梓学习,收获颇多,一门心思都用在研究上,还请皇阿玛另择贤明。”
  这些话倒是不假,胤禩最近确实在和戴梓学习机械工程。他已经即将二十四周岁了,趁着这几年男人巅峰期,多学一些知识,也好为将来做准备。
  除了学知识以外,胤禩还通过老丈人曹寅,利用扬州书局创办出版社,就叫做扬州书局出版社。借刊印便利,出版发行第一份全国性报纸:信报。
  信报一月一期,收集当月世界性新闻和想法,分为国内版、国际版和科技版三个板块。韵袖坊商人遍天下,最远都已经将生意做到西欧小国,信报自然是不缺事实新闻的,同时还会选择性刊载国外最新思潮。
  这份报纸主要面对的群体是有钱的读书人、官员,毕竟印刷成本、人力物力都十分昂贵,一期信报可一点都不便宜,足足要五钱银子。
  接着还有大臣提出让大阿哥、三阿哥、四阿哥成为储君的,只不过都被康熙给否决了。
  立储一事才算是不了了之。
  胤禩刚好趁着无事一身轻,大阿哥等人忙着收拢前太子留下的势力,不会有人来打扰。八爷便和戴梓钻进工部实验室,开始对火铳展开研究。
  根据现代见解,胤禩很快和戴梓一起研究出剪头子弹,在子弹尖头镂空,填充进入火药。当尖头受到撞击变形,挤压火药让火药爆炸,配合上改良后的火铳,在测试中直接将木靶子炸的粉碎。
  火铳改名为火枪。
  这一成果让康熙很是高兴,各种奖赏纷至沓来,甚至孝贤郡王也变成了孝贤亲王。
  一个火枪就能换亲王爵位,这可完全没毛病。
  火枪可是社稷重器,可以改变一国军事的利器,若是当初征讨葛尔丹时能装配上火枪,大清至少降低五成伤亡。
  而且康熙也是看信报的,国外现在根本就没有这种射出后会爆炸的火枪,最先进的比利时火铳,也只不过是射速更快、射程更远,其子弹依然还是钢弹。
  康熙甚至给胤禩和戴梓‘国之重臣’四字封号。
  再加上胤禩在朝会上表明心意,不管别人信不信,在皇帝看到八阿哥做出成绩后,康熙反正是相信了。
  因此封为亲王也就顺理成章——早晚都要封亲王的,不如一步到位得了。
  然后,孝贤郡王府进一步扩建,正式拥有亲王建制,也更名为孝贤亲王府。
  再接下来,胤禩让韵袖坊搜罗墨家典籍、寻找墨家传人,墨家传人没找到,墨家典籍倒是寻到不少。八爷也投入到对墨家机关术的研究中,开始快速吸收机械工程知识。
  短短几个月时间,还真让他发明了一个大玩意儿——人力半自动收割机。
  这是类似自行车的机械,有两块脚踏板,不断踩踏脚踏板带动铁链,铁链再带动滚筒镰刀对作物进行收割,再通过传送带,将作物收集到袋子中。
  经过测试,一台人力半自动收割机一个时辰的工作量,就可以顶的上十个老农一天的工作量。
  这又是利国利民的东西,康熙立刻让工匠进行生产,并向全国推广开——虽然整个过程要持续很久——地主可以用粮食或白银向各地府衙租借机器给麾下佃农使用。
  一时间,孝贤亲王胤禩之名在全国名声大噪,甚至有西方传教士与康熙商讨购买技术的事情,但是被皇帝严词拒绝——粮食同样是国之根本,怎么可能轻易卖掉呢?
  一句话:得加钱!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