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游小说 > 少年战歌 > 第一百五十三章。品德教育。

第一百五十三章。品德教育。(1/1)

目录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八月二十四日,林青儿作为天京新城的首相来到天京新城新建的学堂中,给在这里读书的“中学生”们上课。至道三年,杨鹏就在天京新城修建学校,进行普及性的义务教育。杨鹏让适龄的儿童白天上课,虎贲师的老兵晚上上课,不收学费。

对于白天上课的儿童,杨鹏还提供一顿免费午餐。天京新城的百姓们,都把孩子送到学校来识字。至于老兵们,这个时代读书人有着特殊的社会地位,老兵们训练任务较轻,一个个也都乐于晚上到学堂识字。

如今五年过去,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天京新城的老兵和适龄孩子们,已经接受了三年的识字和算术训练,算是识文断字,能够应付日常的阅读和计算了。天京新城因此成为大宋识字率最高的城市。在别的地方,读书人地位甚高,但穷人却没钱付束脩,上不起学。天京新城因为全民读书,也成为沧州附近的百姓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附近的百姓们都说只要跟随燕王,就能让子子孙孙都变成读书人了。

如今这些儿童和老兵,已经算是“小学”毕业,成为了天京新城的中坚力量。无论是官厅发布什么通知,还是军队里下达什么文件,都需要这些识字的人把文字诵读出来,给其他文盲念,才能把杨鹏的精神传达到基层。

不过杨鹏对于学校,还有更进一步的打算。杨鹏要在“小学”上加开一所“中学”,为自己的事业培养行政人才。随着杨鹏事业的扩大,需要的行政人才越来越多。一些简单的工作,比如收税会计,只需要简单的算术知识,对着赋税黄册和鱼鳞图册计算一下就能做好,这样的工作可以从天京新城的小学毕业生中招募。但是一些复杂的工作,比如文书处理,仅仅识字的小学生们却无法完成。

那些大段大段的文言文,小学生们是看不懂的。更关键的是,小学生只学了识字和算术,并没有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无法满足杨鹏对人才的需求。在杨鹏的心目中,自己属下的行政队伍,应该是一支既有文化,又有品德的队伍。自己的行政人员,要在种种诱惑前守住底线,为百姓做好事情。

如果手下的人员没有品德,一开始还好,时日久了就会出现各种徇私舞弊弄虚作假。这样的情况一旦出现,就会扭曲杨鹏的事业,让杨鹏的种种规划化为虚有。没有品德教育光靠监督,是十分吃力的。

因此,品德教育就成为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杨鹏要在教育阶段就打好基础,为自己的事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出来。所以杨鹏建起了一所中学,在小学的基础上培养儿童和老兵们的知识、文书和最关键的品德。

中学生的资格,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获得的。只有小学生中学习成绩较好的六成人,才有资格成为中学生。中学生提供小学生一样的福利,但是最重要的一点不同是,只要能学三年,从中学毕业,就一定能在天京新城的产业或在杨鹏的行政队伍中获得一份工作。

这年头外面兵荒马乱,天京新城是世外桃源一样的太平福地。而天京新城的百姓中,又以“有工作”的百姓活得最体面。百姓们听说中学毕业就能“分配工作”,一个个都把孩子送到了杨鹏的中学里上课。

尤其是那些在天京新城从事小商贩的百姓,平日里最羡慕“有工作”的天京新城产业工人。这些商贩们只要子女有资格上中学,几乎没一个放弃这个机会的。八月二十四日,是中学开学的日子。林青儿来到其中一个班级,给一群十四、五岁的少年们讲了一堂课。

林青儿站在课堂上,侃侃而谈:“你们是中学生,以后毕业后,就是燕王下的中坚分子。你们将进入各个官厅、税务局、工厂工作。你们的所作所为,将直接决定一个地方的风气,一个工厂的成败。”

“你们中的一些,经过几年的基层锻炼后,会被提拔起来,担任领导角色。”少年人听到林青儿描绘的前景,一个个眼睛发亮,十分向往地看着林青儿。“你们知道,在燕王麾下做事,我最看重的是什么吗?”

林青儿看了看一脸懵懂的少年们,大声说道:“我最看重的,是德行。”“我所说的德行,是公德心,而非私德。”“在我眼里,那些儒生所谓的孝悌,并不是道德。别人对你好,你就回报别人,父母养育你,你就为父母养老,这只是与人合作的基本手段罢了,算不上道德。如果只有私德没有公德,就会做出种种令人不齿的事情出来。”

“为什么那些儒生开口道德,闭口道德,却私底下广收贿赂破坏朝纲,鱼肉乡里欺霸一方?”“因为他们只有私德,只懂得孝悌忠信,只看得到自己的利益和对自己好的人的利益。他们却不懂得什么是公德,不知道要遵循社会的整体利益,做有利于社会的事情。”

“如果只有孝悌忠信的私德,却不懂得社会公德,那别人给你银子让你去帮助坏人鱼肉百姓,为什么不做?与你不认识的百姓和孝悌忠信有什么关系?鱼肉百姓并不违反孝悌忠信的价值观啊!”

“如果当权者都是只懂得孝悌忠信的儒生,那谁会秉持公正?谁会关心社会的效率?谁会去分辨是非?谁会懂得社会、民族和国家的责任和担当?”

“当权者没人关心社会公正,没有人操心社会的效率,一个个只懂得孝敬养育自己的父母,忠心给自己权力的皇帝,最后官场岂能不变成党争夺权,贿赂腐败的污瘴之地?如果官员们只讲儒家的私德不讲公德,那些给银子贿赂他的奸人,和养育他的父母有什么区别?都是恩主!”

“儒生们只讲私德不论公德,最后就会变成手握权力待价而沽的衣冠禽兽!一群衣冠禽兽占据朝堂,混乱社会,契丹杀过来时候,我们挡得住吗?”

“如果继续维持这种只有私德,没有公德的社会,社会的组织能力就会越来越不堪。百姓没法种田,士兵没法作战,我们汉人就会亡国为奴!”

林青儿顿了顿,看了看座位上坐着的懵懂少年人们,大声说道:“然而在天京新城,我们要建立一个讲公德的社会。”“我们是未来天京新城的官吏,我们做的每一件事,其出发点都应该是为了社会整体利益的最优,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最优,不是为了对自己好的人最优。”

“如果有收税的税吏欺辱小民,哪怕那个税吏和你交好,你也要挺身而出为小民做主。因为小民被欺负,税收制度就会乱。如果没有人站出来说话的话,就没有一个小民还有动力去挖水井建水利,没有人去肥沃田地。小民甚至可能会抛弃田地去流亡,投贼。”

“如果有奸人欺负外地来天京新城做生意的小商贩,即便那个下手的奸人是你的朋友,你也该挺身而出为小商贩出头。因为只有这样,天京新城的社会秩序才完好,才会有更多的人想来天京新城经商,让我们的城市繁荣。”

“这些是身边的小事。往大处说,如果天京新城以后打起仗来,有人杀良冒功,你该恪守孝悌忠信而熟视无睹吗?如果你有公德,就该挺身而出惩罚那些杀害普通百姓军头恶徒!”

“如果有公德心,就不会像那些只有私德的儒生一样,坐视国家的银子被层层官员贪污盘剥,无动于衷。”

“一个家人没有公德心的家庭,会不断衰败。一个当权者没有公德心的国家,迟早会灭亡。大宋朝坐拥几千万田赋却养不起十几万边军,坐拥百万卫所军却打不过几万人的契丹,就是因为朝堂上的官员们没有公德,所以江河日下。”

“你们是我林青儿的学生,是未来天京新城的官吏,在天京新城,我们绝不能再建立一个只有私德没有公德,只有利益没有是非的社会。”

“以后在天京新城,我林青儿选拔官员的标准,不是看这个人能力强不强,而是看这个人有没有公德。有公德的人能力差一些,也可以监督有能力的手下为社会牟利。没有公德的人能力若是强,这种能力会变成为自己牟利的可怕武器。”

“我们要在天京新城建立的,是一个人人懂公德,处处论是非的天京新城。让天京新城的每个农民,都能安心地兴建水利肥沃田地,种出更多的粮食。让每一个匠人都能安心地提高手艺,能凭本事发家致富。让每个小商贩都能安心计划进货销货,在货柜上摆满各种商品,不会担心青皮来勒索,不会担心衙役来盘剥。”

“我们要建设的,是一个有公德心的新社会!”

恍如一张张白纸般的少年人们看着侃侃而谈的林青儿首相,一个个激动得眼睛发光。建立一个人人安居乐业没有欺压没有不公的社会,是千百年来汉人的最高理想,这些懵懂的少年人,同样渴望能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中。

燕王如今要带领大家亲手建立这样一个社会,这让学生们如何能不激动?林青儿笑了笑,说道:“今天是你们第一节课,由《公德课》老师来给你们讲‘吏之公德’,学习作为一个官厅吏员,该如何以身作则维护身边的社会秩序。大家鼓掌欢迎我们的老师。”

在学生们的掌声中,一个瘦弱的年轻人正了正头巾,走上了讲台。“同学们,我是你们的公德课老师,我叫”

九月以后,林青儿的船队把这五万人分批运送到台湾。十月二日,林青儿跟随运送农民的船队,前往台湾,视察台湾的开发情况。十月的沧州已经有些凉意,但南方依旧温暖。船队一路往南,靠近台湾时候,林青儿已经脱掉了身上的贴里和搭护,在官袍里面只穿了一件中衣。

到了台湾新竹,林青儿还没下船,就看到在港湾里面的码头上,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小的商市。每一次船队开往台湾,都会带来大量的生活用品。包括棉布、铁器、陶器、瓷器、水泥、农具等等都是需要从大陆运来的。这些商品是由高立功组织人手在天津采买的,到了新竹的港口,就全部卖给台湾的农民。当然,吕虎不会一件一件去零售这些商品,他把这些商品批发卖给新竹本地的商贩。

此时船队靠岸,一些商贩推着板车,正等待着船舶上面卸下大陆贩来的商品。这些商贩虽然不从事农业,但零售各种商品,也能获得不菲的收入。

当然,比起压舱的各种货物,船上更多的还是来开荒的贫民。这些农民下船后,立即就看到一个个身穿深红色天京新城军装的军官们引导他们。在军官的引导下,农民们一群群地走向新竹各地的临时安置点。

林青儿在船上看了看,看到虽然三十五船人、货千头万绪,但在关山和吕虎的组织下,各项工作都井井有条。关山穿着大红的官袍,率领新竹的大小官吏,等在码头上迎接林青儿。林青儿一下船,关山就跑上去拜倒,喊道:“关山见过林首相,恭喜林首相的弟子受封燕王,我等与有荣焉。”

林青儿拍了拍关山的肩膀说道:“这次讨灭契丹,你也积功升为从二品都兵马都监了,高兴不高兴?”关山大声说道:“高兴,关山喜不胜收,感恩戴德,愿为燕王的事业肝脑涂地。”林青儿哈哈大笑,跨上关山牵来的骏马,往新竹城中行去。

半路路过一个新到农民临时安置点,林青儿一指马鞭,说道:“进去看看。”关山赶紧跳下马来,牵着林青儿的骏马往安置点里走。

姚民乐是山东青县的农民,他家这次走运,选上了开垦台湾的队伍,跟随船队到了台湾。他们夫妇二人成亲时候就和族里分了家,在山东没有田,二人佃种村里乔老爷的三十五亩旱田。那些旱田一年也就收七、八斗麦子,刨去五成地租和一斗二升的种子,姚民乐和媳妇两人每年从年头忙到年尾,也就能得八、九石的麦子进自家仓里。这些粮食,也就勉强让姚民乐吃个温饱。

哪怕是过年,他和媳妇两人也不敢吃一口肉。两人成亲三年了,前年生了一个女儿。但这个女儿并未给姚家带来欢乐,反而成为了姚民乐的一块心病。他时时担心女儿长大了养不活那八、九石的粮食,哪里养得活一家三口?

七月底,姚民乐听说燕王招募第二批人丁开荒台湾,他二话不说就报名来了。燕王杨鹏的事情青县人都知道,只要跟上了燕王,就有过不完的好日子。至于台湾在哪里,到了台湾会经历些什么,姚民乐想都没有想。

听说自己募上了,一家三口九月初一就可以跟船去台湾时候,姚民乐和媳妇在家里两间破茅房里蹦了一晚上,庆祝好日子就要来了。

负责组织人手的天京新城幕府吏员让姚民乐什么都不要带,说到了台湾什么都发。姚民乐十分信任燕王杨鹏,听了这话便把家里的锅碗瓢盆全部送给了亲戚,带着妻女空手上了船,往台湾进发。

那燕王的大船十分高大,看上去就和一座屯堡似的。但出了海,姚民乐才明白大海有多大,自己乘坐的大船在海里就像一叶树叶似的,随着海浪起伏飘荡。船上太颠簸,姚民乐的媳妇吐了,不过姚民乐没有吐。姚民乐在海上时候一直兴奋地站在最上层甲板上,扶着船舷兴奋地看着自己没见过的大海。

到了台湾,姚民乐本以为自己会看到一个破破烂烂的开荒地。但没想到一到港口,刚走下船,姚民乐就看到了一大片繁荣的商馆,骡马喧嚣人声鼎沸。

姚民乐一家人下了船,一百多人跟随着一个军官,往前走了一里路,军官把两百人带进了一个满是小摊位的小广场里。那个小广场入口处有个砖石门,门上面写着“人才市场”四个大字。

那个带路的军官大声说道:“若是不想种田的,可以到人才市场里找个事情做,大家进去看看吧!”来了台湾还可以不种田?姚民乐愣了愣,走进了那个人才市场。走进去一看,姚民乐发现市场里摆了不少摊位。那些摊位没人看管,但每个摊位上面都竖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字。

姚民乐和后面的农民都不识字,不知道那些摊位上面写着什么,都一脸求助地看向带路的军官。那个军官呵呵一乐,走上来指着一个摊位喊道:“新竹城张记酒楼招小厮两名,要求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品行端正。做过小厮者优先录取,手脚麻利者优先录取,善于招待客人者优先录取。待遇四两每月,包午饭一顿。有意者到新竹城南大街张记酒楼找掌柜刘老板。”

听到“四两每月,包午饭一顿”这几个字,姚民乐惊得张大了嘴巴。招一个小厮要给四两月钱?要知道在山东青县,愿意付一两五钱雇人的就算好东家了。这样的差事,往往是十几个人抢,东家各种要求,应募者抢破头也抢不到。平常的差事,有一两二钱月钱,就能招到人。

然而在台湾,上来一个酒楼小厮,就是四两月钱,还包一顿饭。这就是跟上了燕王的好日子?这就是台湾啊!?走到另外一家小摊位前,那个军官又读道:

“高记裁缝店招募女工。本店是燕王官方合作裁缝店,实力雄厚,长期承接燕王新募农民的服装订做,收入稳定。招募女工要求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女工熟练者优先。工钱实行底薪加计件奖金形势,底薪二两每月,另有计件工资。现有裁缝平均月入四两二钱。有意者请至新竹城西大街高记裁缝大院中应聘。”

又是一个月钱四两多的工作招募,看来在台湾,一个月赚四两银子不是难事。带路的军官看着一脸兴奋的农民们,说道:“在新竹,佃种王爷的田地的话,只要手脚麻利些,一年下来平均也能收二十石稻子进自家粮仓。按现在平价粮店二两五钱一石的价格,这就是五十两银子。”

“算下来,在新竹做农民月收入超过四两银子,所以其他行业招募人手,月钱都要高于四两银子才招得到人。”

此时已经是咸平四年年九月,大宋各地的粮价因为去年的兵灾,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杨鹏的平价粮店顺应形势,也就把粮食的买卖价格都改到了二两五钱一石。这个变化,又大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台湾的农民们,如今已经算是收入小康了。带路的军官说道:“当然,新竹的人工较贵,东西又全靠海运,物价也较高。除了粮食价格和沧州一样外,其他东西都要比沧州贵三成,银子没那么耐用。”

农民们听到军官的话,没什么反应。这些农民一直以来生活在温饱线上下,生活开支基本上就是吃饭,还没有养成各种消费的习惯。他们暗道东西贵三成有什么关系,只要粮食便宜,就能多养几个儿女。粮食之外的物事,少花些就是了。

军官们见农民们还没意识到月入四两后生活的质变,笑了笑。军官们又把其他小摊上的招工广告全念了一遍。说起来,如今新竹农民很多,亟须发展配套的商业和服务业。但随船来新竹的农民大多愿意务农,愿意去城里打杂做事的人较少,城里的各种岗位缺人严重。

农民们每次听到四两月钱的待遇,就惊叹一次,仿佛始终没能从惊讶中反应过来。不过听军官说种田也能赚四两多银子,只有极少数人有兴趣去城里做事情。

军官摇了摇头,继续把新来的农民往前面带。道路两岸此时已经全开辟了水田,只看到阡陌交错沃野千顷。此时是九月,晚稻已经插好了秧。田里一片绿油油的,不少农民在田里忙碌耕耘。天津的农民们这是第一次看到水田,只知道水田高产,以后自己也要种这种水田了,一个个看得兴趣盎然。以后的好日子,就靠这水田了。

毕竟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