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赵煦穿越成燕王 > 第四十八章 炼铁

第四十八章 炼铁(1/1)

目录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好。”
  赵煦和刘福对视一眼,俱都露出笑意。
  对他来说,虽然付出些银子,但土地是到手了。
  在豪族,土地不过是牟利的工具。
  但对他来说,土地却是让燕郡百姓拥护他的保证。
  所以,他豪族们能为银子抛弃土地,而他不能。
  “殿下高明啊,舍小利而见大义,此番数十万亩土地到手,燕郡一大半土地都在王府手上了。”刘福心中激动。
  至于剩下的土地还在张家和几家豪族手中。
  不过这不影响大局。
  定下此事。
  赵煦让刘福取来契约,让豪族们一一签下。
  算是他们入股商会的证明。
  都签了协议后,赵煦继续道:“此番交出土地,实为大义,今后本王不会亏待你们,以后,王府还会有赚钱的生意,到时候有零碎的活会第给你们。”
  “谢殿下。”众人眉开眼笑。
  这个承诺对董家,杨家,吕家就罢了,他们已经从王府获得好处。
  此番支持王府义不容辞。
  刚才他们也是第一个带头签订契约。
  毕竟他们没有回头路可走了。
  至于其他豪族,他们早就眼馋几家的生意。
  王府现在卖酒数量众多,需要的酒坛也是巨量,这可是不少银子。
  接着,他又同众人商量了商会的构建。
  燕郡商行是燕郡豪族共同成立的。
  每家在商会都要出力。
  这次豪族参与分成,他便要将王府美酒的售卖交给商会,由商会统计卖酒的数量,这样才能透明。
  除此外,和制冰一样。
  豪族还要出人负责贩售,王府的责任只在于生产。
  在原有分成之上,每家若是能额外卖出美酒,还能得到提成。
  “提成,这倒是个新鲜词。”董元捋须而笑。
  燕王提出此法,正和他意。
  董家族人众多,没了土地,正可以让他们贩酒出去卖。
  商会做大,他们的利也越大。
  定下此事,众人看向赵煦的眼神微微有些不一样了。
  此刻,赵煦除了是燕王外,还是他们的衣食父母。
  他们只能跟定燕王了。
  忙碌到中午。
  赵煦让王府设下宴席,留豪族们宴饮。
  不同往日,这次更像是当代公司的成立酒宴。
  豪族们讨论的不是风花雪月,而是如何将商会做大,卖出更多的商会货物。
  畅饮了一个时辰,大部分豪族醉醺醺而去。
  赵煦也有些微醉。
  回到寝殿,鸾儿正要服侍他睡下。
  这时凤儿走了进来。
  “殿下,您怕是睡不了了,兵仗司的王主事派人来,说请殿下过去看炼铁。”凤儿笑道。
  鸾儿轻轻抚着赵煦的后背,嘟嘴道:“这炼铁有什么看的。”
  赵煦闻言,酒醒了大半,他点了点鸾儿的脑袋,“你个小妮子懂什么,这才是国之重器。”
  从床上跳下来,他马不停蹄去了兵仗司。
  “殿下,在这边。”
  得知赵煦来了,王应从兵仗司出来。
  只是王应身上没有穿官袍,而是穿了一身普通的短打,脸上也是黑黝黝的。
  不过这时的王应却带着一种狂热的兴奋和期待。
  跟着王应进入兵仗司。
  在兵仗司后院赵煦看见了两个三米多高的塔状建筑。
  这就是土法高炉。
  兵仗司的高炉由陶瓷用的黏土烧制成。
  因为这是天然的耐火砖。
  高炉的上口有盖子,下面有两个孔,一个孔与风热炉相通,一个用以流出铁水。
  “殿下,焦炭和石灰石下官都已令人制备妥当,这焦炭是在窑炉里闷烧的,石灰石是从燕山凿出来的。”
  拿到赵煦的炼铁之法,他思考了一夜,琢磨了一夜。
  第二天便令人建高炉,同时让人搜罗材料。
  一切准备妥当后,他通知了燕王。
  “那就开始吧。”赵煦也有些兴奋。
  在他看来,古人不笨。
  一些精湛的技艺甚至是现代都无法复制。
  他们只是缺乏一个指导者,将他们引上正确的道路。
  而毫无疑问,他现在就是这个引导者。
  所以,在这次炼铁中,他只能给王应点播一下,剩下的让他自己想法子。
  事实也正如他的想的一样。
  王应将前面的准备事宜做的很好。
  “先把风热炉的火点了。”赵煦下令。
  炼铁的具体过程他还没告诉王应。
  这便是王应急于找他的原因。
  得到他的命令,匠人引燃风热炉里的煤饼,拉起风箱。
  接着,赵煦又让匠人按照比例先后把铁石,石灰石,和焦炭放入其中。
  做完这些,赵煦便和王应站在一边等待结果。
  “殿下,下面这个池子是用来做什么的?”王应问道。
  赵煦看向高炉前面的池子。
  高炉的铁水流淌出来后会流入这个池子。
  在池子旁有三个拿着棍子的匠人站着。
  他道:“铁分生铁和熟铁,刚炼出来的铁是生铁,里面碳多,这时趁热搅拌,就能让铁里面的杂质燃烧,如此铁水冷却后就成了熟铁,此法叫灌钢法。”
  生铁和熟铁的概念王应是懂的。
  但他不懂的是铁的生熟是因为里面有碳。
  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他不禁大为讶异。
  “原来竟是如此。”他惊叹一声。
  赵煦点了点头,继续道:“之后将熟铁石墨坩埚中熔炼便可得到钢了。”
  “石墨坩埚?”王应满脸问号。
  他曾自负自己尽知天下技艺,如今被赵煦寥寥几句说的全无自信了。
  “有一种砚台乃是黑色石头所做,最为廉价,那黑色的石头便是石墨。”赵煦继续解释。
  熟铁出来,对他来说一整套炼钢程序基本就完成了。
  再把这个石墨坩埚整出来,就行了。
  他的脑中的知识告诉他,古代是有石墨砚台的。
  对于读书之人,纸墨笔砚是少不了的。
  所以直接提出,王应也容易明白。
  王应闻言顿时恍然。
  接着赵煦又将如何制造石墨坩埚的法子告诉了王应。
  两人聊着。
  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匠人忽然叫了声。
  只见一条火红色的细线从高炉中流出来。
  王应立刻上前察看,大喜过望。
  “真的,铁真的变成水了。”王应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
  匠人们也都傻眼了。
  本来,他们还是不信的,现在亲眼见到,算是服气了。
  赵煦则淡定许多。
  古人无法炼制铁水,那是因为烧火的温度不够高。
  铁融化需要一千五百多度,他上了焦炭,又搞了个风热炉在旁边吹热风进去,这才把温度提升上来。
  在众人惊呼声中,铁水的细线越来越粗。
  汩汩流入了下面的池子。
  红色的火光让王应的脸色红如铁。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