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小奴和孩子(1/1)
信陵君闻到段干氏,道:“段干氏?宁老氏之后欤?如系段干氏之裔,必勿负也。”
张辄道:“助段子成功,必也为吾助力也。君上居于外,芒氏居于内,是劳逸不等,彼居其逸,吾居其劳,芒氏必无辞,一也。君上前尝敌,而芒氏为援,是安危不等,吾居其危,而彼居其安,芒氏必无辞,二也。君上战有功则归于人,无功则自受之,是得失不等,彼居其得,吾居其失,芒氏必无辞,三也。有此三便,芒氏必能从于君上而无辞也。”
仲岳先生道:“先生之言是也。惟君上所利者,在破秦也;魏氏所利者,亦在破秦也。是二利相得而益彰,必得多助,而众心归矣。”
信陵君逊道:“孤何德,而敢言此。但得保首级与宗庙,所求亦多矣。”
仲岳先生道:“方此危难之时也,非君上无能为也。愿君上勿辞劳苦,勿避谗言,心念社稷,意在宗庙,虽万难而不回。”
信陵君道:“先生所教,敢不铭心,愿受而持之,且多闻增益。”
仲岳先生道:“此固吾等所愿也。”
气氛活跃了一些后,仲岳转换了话题,道:“中大夫于途何言,何情?其从者又何言?”
曹先生回忆了片刻,道:“未见其异也。出城即与吾等交情,各各安定;且以计退追蹑者,于营中说芒公子等,皆得其力。”
仲岳先生道:“奈何薛公往请随卫,而固辞不已?”
曹先生道:“其实不知,亦未探得。”
仲岳先生道:“薛公返时,有何言语?”
曹先生回忆道:“并无其他,但言中大夫固辞不许。且告以旦日道辞,即时启程,不及多议也。”
仲岳先生道:“薛公亦告知汝等欲从之出城,大夫虽固辞不许,亦告以行程诸事,容汝计议。汝等虽无礼,而彼亦轻轻放过,并无他辞。”
曹先生恍然道:“然也!……是须贾大夫虽不助而实助之矣!”
仲岳先生道:“大夫既有心相助,奈何固辞于先?”
张辄道:“必有难言者也。”
仲岳先生道:“大夫行前先拜君上,是有意相助也,故家老遣薛公拜之。薛公至,而大夫不允,变者其在此时乎?”
张辄道:“先生高才。此时大夫见过何人?”
曹先生道:“详细不知,或拜魏相,亦未可知。”
仲岳先生道:“大夫与薛公相见之情,汝知之乎?”
曹先生面有惭色,道:“实不知其详也。”
张辄道:“但咨之以大夫可也。”
仲岳先生道:“大夫多经外事,辞机甚严,若不欲言,又岂能得。”
张辄道:“此必先生察言观色而后可也。此事可无虑,须氏父子皆居于仓城,内外断绝。旦是先生随君上亲访之,必得其实。”
信陵君道:“旦日访大夫,察言观色事小,议定出使事大。愿诸君教我。”
说到外交事宜,曹先生本能地往后退了退,躲到暗影中。仲岳先生道:“申公子入,而大夫出,必也将军说王从吾意也。”
张辄道:“虽从吾议,宁有他谋?”
仲岳先生道:“必有其谋,惟其不发,而难知也。”
张辄道:“奈何发之,而显其谋也?”
仲岳先生道:“先观中大夫及其使也,以观朝中;复议军事,以观其心。”
信陵君道:“强秦当前,非计较于朝政得失之时也。愿先生以破秦之策教我。”
仲岳先生道:“破秦非在我,在大梁与郑国也。故不得其情,则不知己。若韩暗资秦而我不知,是不知彼也。兵法云每战必殆。是故当知大梁、郑国及启封之情,而后破秦之策方生也。”
信陵君道:“大梁助我而郑国不从奈何?郑国助我而大梁不从奈何?郑国、大梁皆不助我奈何?郑国、大梁皆助我奈何?”
仲岳先生道:“大梁助我而郑国不从,反而助秦,则秦得久居启封,而得天下之财;大梁与吾迫而就秦,其势甚难。郑国不从我亦不助秦,则秦必就我求战,秦强我弱,必不免矣。郑国助我而大梁不从,郑必逡巡而不前,或与秦和,或以秦谋我,则殆矣。必三者俱,而后吾事可成。”
信陵君道:“先生之言宁勿过乎?秦人遂利千里,入我重地,反左右逢源,一败三胜,何也?吾居其地,反左右掣肘,三败一胜,何也?”
张辄道:“秦人,虎狼也。昔者于伊阙也,韩魏精锐二十四万,秦不过十万,以二击一,竟以北。今韩魏之卒不过昔,而秦人之勇过之,是故秦得入吾腹心,而成心腹之患也。”
信陵君道:“讲武习射,此天下所同也,何秦人独胜?”
张辄道:“斩一首则赐一爵,复一家,是以秦人独胜也。”
信陵君道:“吾魏之武卒亦复一家,其庶几乎?”
张辄道:“非其匹也。魏复其家,而人顾其田亩,而惜其性命。秦复其家,则人争上阵而忘身。意者何其远也。”
信陵君道:“奈何魏复其家而人顾其家,秦复其家而人忘其家?”
仲岳先生道:“魏复其家者,因其才也;秦复其家者,因其功也。有才而无功,在魏则同复其家,在秦则与无才等。是以秦人上阵而忘其身也。”
信陵君叹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乎,此之谓也。魏复其才,义之也;秦复其功,利之也。何小人之多,而君子难寻!”
座中诸先生见信陵君动了感情,赶紧安慰、劝解,皆道“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圣贤难觅”等语。
信陵君见劝慰之语说得差不多了,拉回话题道:“吾思之也,秦千里遂利,必有颠仆者。乘其虚而击之,不变可乎?”
座中诸先生见信陵君认为死理,不好勉强,只得顺应道:“君上之言是也。旦夕得其虚实,必能成功!”
信陵君道:“虽胜负之操在我,然韩外援也,不可恃之,亦不可忽也。说韩奈何?”
仲岳先生道:“此咨之于中大夫可也。”
信陵君道:“虽然,亦愿先生教我。”
仲岳先生道:“韩与秦晋之间首鼠两端,然明与晋也,暗乃与秦。此事有可为也。君上居华阳,是揭其短,而断其道也,若韩非必亲秦,乃利于秦者,则必从吾。”
信陵君道:“然吾所虑者,韩责我无故而袭华阳,反迫之亲秦而击我。”
仲岳先生道:“非也。韩见吾袭华阳,必也知吾察其能秦也;华阳已失,韩虽欲通秦而无道,必惧秦责韩,而依于吾也。”
信陵君道:“何故而秦反责韩耶?”
张辄道:“秦所以趋千里而争利也,盖因韩暗资之。韩若背约,而秦难立也;秦必责之弃信而陷军。启封距郑不远,旦夕可至。秦若问罪,明伐暗袭,韩必不免。故其必转而厚吾,以分秦势。”
信陵君道:“先生之言,必有深意。孤虽愚,愿谨奉教。旦日议与大夫,何言?”
仲岳先生道:“君上但以求之以礼,而观其应。”
信陵君道:“喏。”
门客们见计议已定,各自辞去。信陵君也回到东阁。小奴和孩子在东阁相候。小奴自入营中,就没有被放回家。郑安平受伤昏迷时,安排她照料郑安平;后来知道小奴并非郑安平的外室,两人不过是萍水相逢,待郑安平伤势好转后,仲岳先生就安排小奴二人侍候信陵君起居。小奴没有青年女人通常的羞涩,在军营中十分自如,无事就待在信陵君的帐中,并不外出;孩子也仅仅在帷帐周围玩耍,十分省心。时夜已深,二人仍候在室内,并未入睡。见信陵君进来,服侍着打开席褥,辅好衾枕。信陵君躺下,对小奴道:“但眠一时,鸡鸣即起。”翻身睡去。小奴见信陵君并无临幸之意,就带着孩子在门边另辅一席,合卧入睡。一时鸡鸣,信陵君披衣而起,持剑来至院中,就着残月和晨曦,一路路练起剑来。
小奴和孩子也闻声而起。小奴去收拾卧具,孩子则立于门边,静静地看信陵君练剑。
整个华阳尉府都在门客们的控制之下,但在约束下并不进入后宅——后宅的举动却也逃不过门客们的监督。轮班守卫的门客见信陵君出来,见过礼,很有眼力地退到暗处。鸡鸣之后,住在庭内厢房、门房中的门客也陆续起身。见信陵君在院中练剑,也有门客见过礼后,也找个角落练习自己的武功。渐渐地院子里热闹起来。小孩躲在门后,眼睛东张西望,留意着每个人的练功方法。
信陵君完成晨课,东方破晓,远近军营中传来鼓声。信陵君收了剑,额头见汗,便用袖子擦了擦。室内很暗,信陵君没有进屋,而是立于门口,道:“就于此整冠可也。”将簪冠摘下。小奴很熟练地为信陵君打开头发,梳理顺了,复又卷上,戴好冠,用簪固定。再帮信陵君整好衣带。信陵君收剑入鞘,别在腰间,打个挽,让束带束得更紧一些。走出到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