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短篇合集 > 清末枭雄 > 第四百六十六章 海河工业区

第四百六十六章 海河工业区(1/1)

目录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帝国民政部的这项人口计划比满清对待蒙古的政策还要来的彻底一些,满清的蒙古政策主要以联姻以及优待,嗯,同时还不断的向蒙古灌输宗教、享乐主义等精神鸦`片,让蒙古人沉醉于享乐主义。

不得不,满清的蒙古政策其实是相当成功的,数千年来威胁中原王朝的北方草原游牧势力在满清时期彻底变成了软脚虾。

现在帝国的移民政策,比满清的政策要更绝一些,因为帝国是打算着通过移民直接改变当地的人口比例,当蒙古和乌台两省的主要人口变成汉人的时候,那么所谓的北方草原民族的威胁也就自然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了。

帝国不仅仅在蒙古,乌台两省如此,在西北地区也是执行同样的人口政策,基于这样的政策,帝国在1860年往西北方向数省迁移了大约三十万移民。

上述三个方向,帝国在1860年一共迁移了一百二十万人。

而这个数字在1861年得到了翻倍增加,直接打到了两百五十万人。

数字之所以增加的这么快,乃是因为帝国通过1860年的迁移工作已经获得了足够的经验,同时之前的成功迁移也是给予帝国移民官员更大的信心,所以才是在1861年的时候加大移民的数︽▼et量。

这两百五十万新移民里,大部分都是迁移到东北地区,尤其是辽阳地区,仅仅是辽阳省一地。就是接受了一百六十万的新移民

另外靠近辽阳的吉林、黑龙江部分地区也是接受了较多数量的移民,黑龙江和吉林分别接受了大约二十万人的移民。

蒙古和乌台两省则是持续保持稳定。迁移了大约十五万人。

西北地区也是保持稳定,迁移了大约三十五万人。

在移民屯垦的工作里。之所以向辽阳为首的东北地区为主,这是和东北地区的优秀条件分不开的。

东北虽然苦寒,但是东北南部地区却是广泛的平原地形,尤其是辽河一带的地形非常平坦,同时其土地也足够肥沃。

如果把这片东北平原开发出来,那么足以养活数千万人口。

有着比较优秀的农业条件,这也就能够容纳更多的移民人口。

帝国民政部可是计划着在十年以内,把东北地区的人口充实到一千五百万以上,其中的辽阳省人口要突破千万。

东北地区除了有充足的土地来供应移民开发外。也和帝国眼馋东北地区的各种矿产资源有极大的关系。

帝国早就发现在东北地区,尤其是辽阳地区有着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了,这两年不仅仅是帝国官方的工商部矿务司对东北地区的矿产进行详细的探测,一些矿务企业,比如江南矿务公司、北方煤铁公司、南洋矿务公司这国内三家最大的矿务企业以及国内一些中小型矿务企业都是相继展开了探测以及前期的小规模开采。

辽阳省的一些已经发现有丰厚矿产的地区已经是陆续出现了小规模的矿场。

只不过受限于当地人口数量,市场以及交通等因素,这些矿产资源暂时都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开发。

但是帝国开发东北地区的意愿和计划是举国皆知,所以不管是现有的三大矿务公司以及那些中小矿务公司眼睁睁的盯着东北地区,就连其他的相关行业的从业者们也是顶着东北地区。

只要条件成熟。那么大量的资本就会蜂拥而入。

北方草原,西北地区以及东北三省,这三个地区的前两个主要是处于国防考虑,移民是为了巩固帝国在这些地区的控制力度。然而在东北地区则是不存在什么民族、分裂、独立、叛乱等诸多问题,其主要问题是和俄国的边境冲突,而这种冲突目前主要集中在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地区。

帝国向东北大规模移民。主要还是为了开发东北平原,试图把东北平原打造为一个粮仓以及重工业基地。

移民屯垦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如果不出现巨大的变化,那么帝国对边地的移民措施有可能持续十年甚至更久。

除了移民事务外。国内的诸多事务也需要林哲花费精力进行处理。

比如手中这份内阁工商部那边关于进一步增加广州、天津两大工业区的投入报告书。

报告书上称,为了进一步增加广州、天津这两个城市的工业发展速度,改善等地的投资环境等,拟定了在1862年度对这两座城市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其基建设施主要分为港口、港口通往工业区的主要道路、以及珠江下游的河道休整、天津和北平之间的运河休整等。

此外还有唐山滦州到天津的铁路计划等!

这些计划的投资规模都是比较大的,随随便便都是好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而这些基础建设如果仅仅是依靠当地的财政力量是很难完成的,所以就需要中央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

毕竟不是每个地区都和上海一样有着强大的自我造血功能,本身就拥有极强的地方财政能力的。

上海可以自行拿出好几百万来完成北岸工业区的初期建设,自行出资完成黄浦江沿岸的港口建设,自行完成主要的道路桥梁建设,完全不用中央财政的扶持。

但是其他地方都很难办到这一点了,那些内陆的二三线城市就不用了,即便是广州、天津、苏州、杭州、北平这些大型城市,其自身的地方财政收入也是很难打造出一个大型工业城市来的。

毕竟打造一个工业城市,不仅仅是划出一片土地来,然后挂个工业区的牌子就行的。要想吸引资本入驻,那么地方政府还需要解决诸多的问题。

比如港口设施。内河运输、港口到工业区的陆上交通等,然后如何保障工业区发展起来后大量人口的生活需求等。

这些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是需要地方政策前期拿出真金白银来的。你不修好港口和道路桥梁,可没有什么商人会傻乎乎的跑到你这里来投资。

这也是为帝国帝国两年前就开始扶持国内其他地方筹办工业,但是目前资本选择投建新工厂的时候,依旧会首选在上海,就算不是在上海,但是也会在上海的周边的一些府县,比如松江府的周边几个县,就是依靠着靠近上海的地理优势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工商部的在份关于扶持广州和天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计划书里,提出明年中央财政需要向这两个城市投入总机大约两百万的扶持资金。

当然了。对于这两个城市的工业发展而言,区区两百万是远远不够的,实际上不管是广州还是天津,他们要发展工业,主要还得依靠自身的力量,中央的财政支持只是一小部分而已。

毕竟中央的财政收入明面上看上去一年好几个亿,但是大部分都是有着固定的去处,方方面面都要钱,这能够挤出来扶持地方工业发展的资金其实并不算多。同时帝国那么多,也不是只有广州和天津,其他地方也都需要帝国财政的扶持,比如湖北的武昌、安徽的当涂、浙江的宁波、杭州、江苏的南通、苏州、镇江等城市都眼巴巴等着中央财政的扶持呢。

这里给一点。那里给一点,如此也就导致具体到每个城市里,其实能够获得中央的财政支持都比较有限。这广州和天津算是最多的,但是平均下来每家也就百万左右。

而要发展工业所需要的资金远远不是百万能够满足的。那么剩下的资金投入从哪里来呢?

其中大头是需要靠省级财政解决,比如广州的工业发展。其大部分资金实际上由广东省级财政支持,此外广州府本身作为广东的重要赋税供应地,其府财政也不算弱,虽然比不上上海这个特殊的存在,不过上海并不是寻常的州府辖区,而是内阁直辖市,属于中央直观区,其政治地位是和省级单位一样的。

但是如果只州府的话,那么广州府的地方财政收入在全国也是第一位了,比靠近上海的松江府、中国传统的鱼米之乡苏州还要强一些。

要知道有着广州府的广东省,每年为中央贡献的赋税仅次于江苏,只是江苏的经济发展要比较均衡一些,松江府、苏州府、常州府、太仓州、镇江府等都是实力不弱,所以分配到每个州府的话就是要略输广州府一筹。

而广州府的经济地位在广东地区是属于绝对的龙头地位,周边地区并没有着太大竞争力的府县。

如果苏南各府县是百花齐放的话,那么广东这边就是广州府一枝独秀!

如果单轮城市的经济实力而论,目前的广州是仅次于上海的,只是这个仅次于的差距有些大而已。

1861年,上海的工业产值已经突破了八个亿,这个产值只是采用机器的近代工厂之类的产值,并不包含传统手工业等。

然而同时期的广州,其近代工业产值只有五千万不到,其地方财政收入依旧主要依赖珠三角地区的农业以及贸易商业等。

同时广州的工业发展比较集中,主要是围绕着茶叶加工,也就是茶砖厂和新兴的棉纺产业,并没有和上海那样各行各业都有。

广州要想在工业经济上追上上海的步伐,还需要很多路要走。

为了发展工业经济,广州府那边也是节衣缩食,每年从农业以及传统商业,比如进出口贸易等行业收取到的政收入基本转手就是投入到了各种基础建设上。

这种模式大体上可以称之为农业补贴工业。

以地方州府财政以及省财政为主,中央财政给予一定的扶持,这才是当前帝国各地发展工业经济的模式。

广州和天津自然也不例外!

经过前几年的零碎工业建设后,广州和天津已经是相继筹划着建立正式的大规模工业区,天津那边更是准备效仿上海的北岸工业区,在天津的海河两岸地区准备建立一个占地面积庞大的海河工业区,试图打造中国北方地区的最大规模的工业基地。(未完待续。)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