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修真小说 > 娱乐之超级大亨(超梦香江) > 第423章 浑水摸鱼的机会

第423章 浑水摸鱼的机会(1/1)

目录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邓老一边看着国防科工委的报告,一边连连点头:“嗯,看来这才我们还真是得到好东西了。”

这份报告是国防科工委早上刚送到国务院的。

内容正是对从苏联走私过来的那批武器的分析,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这次收获的赞赏和高兴。

要知道如今的中国想直接接触到当前世界先进的军工产品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何况这次还能把东西拆了慢慢研究。

“的确是好东西,听谭恒主任说,参与对这几件东西进行评估的军工专家,一个个兴奋得都快疯了。”

李总理脸上挂着微笑,看起来心情也很不错。

“他们是憋太久了。”邓老轻叹了口气,在这个古老的国度,从来不缺愿为国家舍弃一切的人。

可很多时候却只是空有一腔热血,而不能有所作为。

因为长期与世界两大集团交恶,及本身基础薄弱,中国军工技术和理论早已与世界严重脱节。

很多武器刚一开始研制,就已经▼过时了。

虽然现在中国与西方正处在蜜月期,趁着这个机会中国军队从西方国家购买了一些不错的装备。

但这些装备并非西方当前最先进的,他们也不可能把最先进的卖给中国。

甚至有些装备还是阉割版的。

这次从苏联搞过来的几件装备都是苏联当前最先进的,即使在全球同类装备中也能排在前列。

对中国军工而言,无疑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让国防科工委组织人手,好好对这几件东西进行研究,争取早日把人家的技术吃光吃透。”

“这个我已经吩咐下去了,财政部还拨了转款。”

邓老点了点头,随即话锋一转:“连这种的装备都能买,看来苏联的情况比我们预计的还要复杂得多。”

“恐怕已经不能用复杂来形容了。”

“过去半个月里,戈尔巴乔夫先后公布了多党制、军队非党化等多项非常激进的改革计划。”

“这肯定使得经济上的矛盾蔓延到政治层面。”

这时,邓老长长一叹:

“看不懂啊,依过往的经验看,戈尔巴乔夫不像是如此不智的人,这次怎么接连出如此昏招?”

“不过这倒也给了我们机会。”

“让国安部加强在苏联的行动,有机会的话多搞点先进的装备,最好是能想办法弄到技术资料。”

“总参情报局这边我也会吩咐下去,两边要密切合作。”

后面这点才是邓老今天让李总理过来的原因,有便宜不占王八蛋,说的就是现在苏联这种情况。

“的确是浑水摸鱼的好机会。”

李总理点了点头,顿了顿,接着说道:“照这样发展下去,苏联国内说不定会发生更大的动乱。”

“我们是不是要让军队做好准备,以防万一。”

“注意一点是要的,但动作不宜太大,老毛子愿意搞这搞那,就让他们去搞好了,别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到我们身上。”

“不过边境线倒是真要提高警戒,别让难民涌入我们这边。”

中国的边防部队分两部分,分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边防部队。

边防军为陆军编制,隶属于各省军区。

武警边防部队则隶属于公安部边防管理局,因此有关边防的问题一般需要军方和公安部进行合作。

“这个我会让公安部协调好的。”

“说到军队,我倒是想起一件事了。”李总理微笑的说道。

“什么事?”

“听说卫雄有个堂哥目前就在军队中服役,职位是空军参谋部参谋,去年晋升为少校军衔。”

“哦,还有这事?”

邓老面露惊讶之色,随即笑道:“这次这些东西卫雄不要钱,我这心里总觉得有点不好意思。”

“若是他这个堂哥能力不错,倒是可以提拔一下。”

自上次卫雄到北京访问后,邓老就一直在想该怎么拉近和卫雄的关系,但过去这么久了,依然不得要领。

而这个所谓堂哥,或许是第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

“呵呵呵,没想到你写小说也有一手。”金庸笑呵呵的拿起茶壶给卫雄面前空了的茶杯倒上。

“无聊时写着玩而已。”卫雄淡淡一笑。

“你这话我可不爱听,无聊写着玩都能有这个水平?幸好我比你早出生了几十年,不然就难说了。”

“话可不能这样说。”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文化潮流,在二三十年前,像我这种披着仙侠外衣的爱情小说不一定会受欢迎。”

“仙侠?”

金庸品味了下这两个字,抬头看向卫雄:“这是你给《花千骨》的分类?”

“没错。”

卫雄微微一笑:“不同于武侠小说,仙侠小说更加虚幻??飘渺,它所涵盖的世界更加广阔。”

“它结合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构建出一个完全虚幻的世界。”

“它包含了仙、神、魔、妖等等虚构出来的东西,然后依靠道家哲学,让一切虚构显得有条有理。”

在《花千骨》之前其实已经出现仙侠小说了。

最出名的莫过于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但这些小说的称呼并不是仙侠小说,而是神话武侠小说。

也就是说依然被归类于武侠小说。

仙侠这个名称完完全全是卫雄首创的。

“果然非常贴切。”金庸赞赏的点了点头,说道:“说不得你将成为一个开宗立派的小说大家。”

“呵呵呵,我可不敢跟你老人家比。”

“小说对我来说终究只是兴趣爱好,平时写小说的时间也不多,能得到读者的喜欢我已经很高兴了。”

“开宗立派就别说了。”

金庸不置可否的笑了笑:“《花千骨》现在成绩如何,不需我多说,因此是否开宗立派也不是你说了算。”

“当初我也没说我是武侠小说泰斗。”

自连载第一天开始,《花千骨》也开启了‘刷报’模式,以前读者购买《天天日报》有各种原因。

但现在大部分都是为了看《花千骨》。

具体火到什么程度?

有两个数字能很清晰的反应。

在《花千骨》连载之前,《天天日报》的日销量在11万份左右,位列香港报纸销量前四。

除非有独家猛料,不然销量起伏不大。

但自从《花千骨》连载之后,销量就节节攀升,一个月前突破20万份,前几天更是突破了30万份。

成为香港销量最大的报纸。

这样的成长模式与当初的《明报》如出一撤,全赖金庸的一根笔杆,闯下了《明报》现在的江山。

此外,许多文学名家也公开表达了对《花千骨》的评价。

比如金庸,

他曾在《明报》刊登过一篇点评,核心有四局:平白的文字,流畅的记述,奇妙的构思、感人的爱情。

相比金庸的武侠小说,《花千骨》并没有太强的文学性。

可它讲了一个好故事。

恰好这个故事又被读者喜欢和接受,有这些就足够了,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文学家的。

“你说的倒也是。”卫雄端起茶喝了一口,笑了笑。

金庸也端起茶杯,待他把茶杯重新放下时,他突然跳跃性的说道:“有没有兴趣入股《明报》?”

卫雄楞了下。

今天是金庸约他的,他也没多想,之前他们一同品茶聊天过几次,没想到金庸突然来了这么一手。

他当然对《明报》有兴趣,相信金庸也应该很清楚。

“你知道的,只是我很好奇,你怎么突然改变注意了?”卫雄却是想起了两人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

当时他表现出了收购《明报》的想法,但被金庸婉拒了。

“《明报》是我几十年的心血,当然不能随便交给别人。”金庸一脸笑呵呵的,说得很直接。

正如他所说的,《明报》是他几十年的心血。

就算他想找接班人,也一定会找一个他自己觉得合适的,而不是看谁出的价格高,就卖给谁。

自卫雄流露出收购《明报》的想法,他就一直在观察卫雄。

既有面对面的观察。

也有通过媒体的观察,觉得卫雄这个人虽然生性风流,却也有情有义,无论是对女人,还是对朋友。

最关键的是卫雄的立场既不偏向西方,也不会过于偏向内地。

符合《明报》客观中立的立场。

“不知道查老打算出售多少股份?”卫雄直入主题,他当然想一次性拿下《明报》,不过这显然不可能。

《明报》集团并没有上市,股东也只有两个。

金庸和沈宝新。

两人的持股比例分别是80%和20%,金庸占有绝对控股权。

“30%如何?”

金庸略一沉吟,说出了答案,看得出来他现阶段还不打算完全退休,卫雄这个接班人只是预备而已。

“就依你的意思,明天我会派人到《明报》商议具体事宜。”

卫雄微笑的点了点头。

如今《天天日报》的日销量已经远超过了《明报》了,看似已经没有必要一定要收购《明报》了。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明报》以其客观中立的立场和实事求是的风格,在香港社会一直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公信力。

读者主要是知识分子和商务人士等高端人群。

而《天天日报》则偏向娱乐性。

读者以年轻人为主。

可以说两份报纸无论是板报理念,关注方向,还是覆盖的读者群体,都有较大差异,不能混为一谈。

因此对于能入股《明报》,卫雄还是很高兴的。

“前段时间,那个叫加藤什么的日本人跑到你公司楼下去挑战你,被你的保镖几下就打趴下了。”

聊完股份的事,金庸说起了那个加藤敬一。

他是写武侠小说的,对这类事件的兴趣倒是不比年轻人小,可惜朝日电视台并没有把拍摄的录像播出来。

不然他就可以一饱眼福了。

“呵呵,跳梁小丑而已,以为学了点跆拳道就天下无敌了。”卫雄微微一笑,有种淡淡的不屑。

他不屑的不止是那个加藤敬一,还有对日本人。

那天的挑战,香港媒体报道的力度可不小,后来台湾、东南亚等地的一些媒体也都有报道。

但作为当事方之一的日本,却像没有这件事似的。

其他媒体就不说了,当时在现场拍摄的朝日电视台不仅没有播放录像,就连一个小标题都没有。

让人不得不鄙视日本这个民族的心胸之狭窄。

“如果是你,胜负如何?”

在金庸的认知中,跆拳道黑带八段可是真正的高手,卫雄那个出身飞虎队的保镖能打赢还能理解,

但若是换卫雄可就难说了。

“一航的功夫就是我教的,查老以为呢?”

闻言,金庸眼睛顿时一亮,随即呵呵笑道:“古人说大隐隐于市,看来你卫家还真是不简单啊。”

“令尊哪天有空,你引荐一下?”

“这个没问题,我父亲可是对你这个武侠泰斗仰慕已久。”卫雄当即就答应了,这对他有益无害。

而且他也没有胡说,

卫弘道看过的为数不多的电视剧中就包括了金庸武侠剧,对能把武侠小说写得这么精彩的金庸甚是推崇。

认为金庸以一介普通人,能创造出这样一个武侠世界,已非想象力丰富能够形容。

而在于其自身深厚的国学修养。

………

与金庸喝完茶,卫雄回到公司,当电梯升到八楼的时候停了下,一个20出头的年轻小伙子走进了电梯。

“卫先生。”年轻人连忙打招呼。

“嗯。”

卫雄淡淡点了点头,随后打量了下这个年轻人一眼,微笑的说道:“你叫黎眀吧,什么时候加入卫氏的?”

这个看起来很紧张的年轻人就是黎眀。

虽然公司目前还没有给他出专辑的计划,但却给他安排来了声乐课,每天都要准时来公司上课。

“回卫先生,还不到一个月。”

“用不着这么紧张。”卫雄笑了笑:“年轻人形象不错,歌也唱得可以,好好努力,会有机会的。”

“谢谢卫先生。”

黎眀兴奋的说道。

能得到卫雄的肯定,对于他这样的新人来说无疑是非常宝贵的,而且卫雄这种身份的人会只是随口说说而已吗?

“叮。”

电梯在卫氏经纪所属的16层停了下来。

“我到了。”黎眀再次朝卫雄微微躬了下身,就退出了电梯。没错,是倒退着走出电梯的。

“这个黎眀挺有礼貌的。”

站在卫雄左后侧的欧阳雅晴开口说了句。

“是不错。”卫雄微微一笑。

在96年的那届新秀歌唱大赛时,他就在电视上看到黎眀了,但那时候寰亚唱片的规模还很小。

无法同时培养那么多歌手,所以只签约了周蕙敏。

同样被放弃的还有李克勤。

但现在不同了,作为香港,乃至亚洲最大的唱片公司,寰亚唱片拥有媲美世界级的造星能力。

回到办公室后,卫雄给罗大右打了个电话,谈的就是黎眀。

尽管黎眀在另一个世界被认为是香港‘四大天王’中最差的,可这只是相对也其他三王而言。

在卫雄看来还是相当有培养潜力的。

“黎眀?好像是新签了一个叫黎眀的歌手,怎么了?”罗大右对卫雄提到黎眀有些莫名其妙。

“他现在有专辑计划吗?”

“暂时没有,怎么,你看好他?”罗大右一下子来精神了,要知道现在卫雄已经很少过问寰亚的事了。

特地为某个歌手创作歌曲的事也早已成为过去式。

罗大右当然想让卫雄多创作一些歌曲,可也得卫雄愿意才行,一句没时间,就直接把他打发了。

“当初他参加新秀歌唱大赛的比赛我有看,潜力不错。”

“而且外形也好,值得培养。”

“那你是不是亲自动下手?现在有好几个在筹备专辑,想给他找一些好的歌恐怕没那么容易。”

“你就别故意绕圈子了。”

卫雄哪里会不知道罗大右在想什么,直接说道:“我写了三首歌,等会我让秘书给你送过去。”

“我不是担心你又没时间嘛,那我就等你的大作了。”

………

挂断电话后,卫雄想了下,然后拿出纸笔,刷刷刷的写了起来,仔细一看,却是一张歌谱。

花十来分钟写了三首歌,然后让陈梦瑶拿去给罗大右。

“叩叩叩。”

欧阳雅兰推门走进来:“老板,美国《时代周刊》刚才发来邀请函,想邀请您做一期专访。”

卫雄想了下,点了点头:“可以,时间你安排一下,最好在最近几天。”

随着实力和势力的增长。

向他发出专访邀请的媒体越来越多,几乎每隔几天都能收到一封,都是在区域或是在国际上有影响力媒体。

但最后他答应的并不多。

除了要看他的心情,还要看这家媒体的影响力够不够大。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