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六节 六号(1/1)
这解释让约瑟夫打消了怀疑,毕竟卡利斯背后是一个虔诚的家族,他本人也得到教皇的背书:“别担心,这里很多通风管道连接着地面。第一次来总会有些不适应,过几分钟就好了。”
卡利斯觉得与约瑟夫之间拉近了一些关系,他微笑着问:“这里有多少个实验室?”
约瑟夫的口风很紧,警惕性虽比之前略少,却谨守着自己的底线。他淡淡地回答:“这不是你该知道的。阁下,给您一句忠告:这里是圣主的领域,不是凡人的世界。您有幸踏进来一只脚已经是非常幸运。在这里,您可以使用您的眼睛,但必须管住您的嘴。”
路边新出现的陌生物件吸引了卡利斯的视线。
那是一排排三米多高的卵形容器。这东西数量极多,沿着两侧路边摆放,每边各有三排。这些容器不知道是用什么造的,大部分呈现出乳白色,透过容器顶部可以看到里面盛有液体,非常浑浊。液体没有完全装满,最上部留有少许空白,可以看出容器原本应该是半透明,现在已经被内部的液体彻底融蚀,变成泥浆混入牛奶那种浑厚污浊,无法保持透明洁净的状态。
这种卵形容器的数量多达好几千。在长达一公里左右的路段上,它们整齐排列着,看上去就像一个个诡异的墓碑。
卡利斯从未见过这些,他很想问问这究竟是什么。可是看着约瑟夫那张介于树皮和冰块之间的刻板面孔,公爵只得打消了在这个念头,转而用紧张的眼睛四处观看,寻找可能对内心疑问有所解释的某个角落。
他看到正前方有一具内部不那么肮脏的卵形容器。可能是因为破损,也可能是因为其它原因,总之容器内部的液体已经干涸,可以透过插在附近墙上点燃的蜡烛看到少许模糊影像。
容器底部凝结着一层厚厚的沉淀物,约有十公分左右。一只身高与成年人相仿的怪物半躺其中。之所以说它是“怪物”,是因为卡利斯清清楚楚看到这头生物头顶有两只角。
它不会动,显然早已死去。容器舱壁上有一道道密集划痕,估计是这头怪物在生命最后时刻留下。
虽然马车速度不算快,公爵仍只能看个大概。他扭过头,一直盯着那具卵形容器,久久地望着,脸上全是沉思与震惊。
约瑟夫一直观察着卡利斯的情绪变化,他对公爵能保持沉默状态感到满意。
马车驶入南面的道路,开始减速,在一个用白色涂料标注着数字“6”的大门前停下。
这是一道钢制的门。下车的时候,公爵看到四名全副武装圣教军站在门前。约瑟夫的身份显然不低,无需检查就带着公爵直接放行。随着大门徐徐推开,公爵发现这扇门的厚度超过十厘米。就在正前方大约二十米的位置,还有一扇规格、式样、材质完全相同的门。
这里有着数量更多的守卫,同样是圣教军,足足超过二十个。
类似的关卡,多达五道。
走进狭长的甬道,摇曳的火光照耀下,卡利斯进入了一个宽敞的大房间。四周摆设着很多他从未见过的装置。似乎是金属铸造,但其中有些部件他看不出具体派什么用场,也说不出究竟是什么材质。
地面铺设着十几根粗大的黑色软管。这些管子与位于房间正中的水池连在一起。那是一个半径约为五米的池子,周围有十几个白袍人手持长棍之类的工具在池里搅拌,动作幅度很大,看起来很是费劲。
卡利斯跟着约瑟夫走到池边,这才发现池子很深,至少在两米左右。里面全是猩红色的液体,但并不浑浊,而是较为清澈,可以透过水面看到水下五十公分左右的那种程度。
水池里泡着一个人。
之所以用“泡”这个词,是卡利斯不确定对方是否还活着。这是一个身高超过六米的巨人,无论身材魁梧程度还是肌肉结实程度,远远超过卡利斯熟知的北方蛮族。如果说野蛮人是不属于文明世界的异类,那浸泡在水池里的这个男人就是一头怪物。他双手摊开,双眼紧闭,保持仰面朝天的躺姿。
卡利斯觉得很奇怪,他虽不是物理学家,却知道人体在水中会保持漂浮状态。然而这个从表面上看起来大约三十多岁的巨人就这样沉入池底,一动不动,没有漂浮感,也看不到有锁链之类的东西束缚着他。
公爵不动声色做着深呼吸,他没有闻到任何异常气味。没有想象中的血腥,这表明水池里那些红色液体与血无关,也许是某种染料,或者是添加药物或矿物导致颜色变红。
约瑟夫在这里的身份很高,白袍人纷纷停下手上的工作,向他鞠躬行礼。简单的礼节问候只是稍微打断了他们几秒钟,随着约瑟夫冷漠的命令式目光,白袍人纷纷继续之前活儿。
用长棍不停地搅拌。他们的动作小心翼翼,丝毫没有触碰到躺在池底的那个巨人。
卡利斯觉得自己就像走进了童话世界被邪恶魔法控制的黑森林,迫切想要寻找问题答案:“这个人是谁?”
“他是六百三十三号。”约瑟夫的回答不能说是有错,可是看得出来,他不打算让公爵知道这里太多的秘密。
卡利斯却不打算就这样放过,他必须找到一部分答案才能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六百三十三号?也就是说,有一号、二号、三号……一百号、两百号、六百号,一直到他?”
约瑟夫皱起眉头考虑了很久,带着他招牌式的阴沉目光,缓缓点头。
必须承认,公爵是一个聪明的家伙,很会在规制与缝隙之间寻找机会。
“他……”卡利斯很想就“这个人是谁”的问题继续问下去。毕竟约瑟夫的回答并不完整。这不是符合正常逻辑的答案,没有名字,没有对方来历,也没有简单的身份介绍……总之,除了一个“六百三十三号”,什么都没有。
公爵脑子转得很快,他换了一种问法:“这个人……具体有什么用?嗯,我是说就像四号实验室里的那个年轻人,如果改造成功,就能成为圣教军。六百三十三号是否也具有同样的能力?”
约瑟夫转过身,用审视的目光打量着卡利斯。良久,他发出难听沙哑的笑声:“阁下,我知道您是王国联军的统帅。我还知道一件事情————你没能在锁龙关打赢北方巨人,而且输得很惨。”
公开揭人伤疤不是什么好习惯,但显而易见,约瑟夫对“人情世故”的理解远不如贵族那么圆滑。卡利斯甚至怀疑这家伙脑子里除了圣主和各种教廷秘密就再没有多余空间容纳别的成分。毫无疑问,跟这种人置气,甚至交恶,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麻烦。
“不瞒你说,我一直想打破锁龙关,杀光那些该死的北方巨人。”公爵强迫自己驱除对约瑟夫的厌恶,从僵硬的皮肤和肌肉下面挤出一丝看似温和的笑,同时夹杂着对以往悲伤记忆的情绪流露:“他们是我们的敌人,是真正的异教徒,他们必须死!”
卡利斯早已习惯在不同的人面前说各种各样对应的话。很多人都表示他具有演说家的天份,而且是最顶级的那种,能蛊惑人心,鼓舞士气,从支持者当中赢取全面拥护,甚至可以转化一部分反对者,加入支持者的阵营。
约瑟夫用疑惑的眼睛盯着他,足足过了两分钟,他苍白无表情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比哭还难看的笑。
他的确是在笑,也没有别的意思,只是这种表情被肌肉禁锢得太久,彻底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他板着手指,一个又一个,就像刚上幼儿园的孩子:“一号,死了,实验失败。”
“二号,死了,实验失败。”
“三号,死了,实验失败……”
“一百号,死了,实验失败……”
就这样一直数下去,一直数到一百多。单调的发音,枯燥无味的扳手指动作,再加上这个房间里诡异的气氛,卡利斯公爵觉得自己快要疯了,他非常后悔为什么要谈起这个该死的话题。根本没有想到约瑟夫竟然表现得如同智障儿童,难道就不能用一句简单的“XX号至OO号全部死亡,实验失败”概括吗?
约瑟夫的数数终于到了尾声。
“二百零六号,活着,实验成功。”说到这里,诡异的黑袍教士转过身,把目光投向那个浸泡在血色水池里的巨人:“还有他,六百三十三号,如果一切顺利,等到他睁开眼睛的时候,阁下您会再次感受到来自圣主的眷顾。”
公爵不解地偏头看了一眼约瑟夫:“对不起,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约瑟夫挺直身子,双手交叉合拢在身前,淡淡地说:“从一号到现在的六百三十三号,他们都是“六号实验”的一部分。呵呵!你以为只有你一个人想要征服北方大陆?这其实是很多人的理想。国王、红衣主教,当然也包括上主之国那些邪恶的异教徒。”
他说话的口气有所转变,不再是带有尊称的“您”。
“六号实验的各种困难远远超出你的想象。”约瑟夫叹了口气:“光是挑选合格的实验对象,就花费了大量资源。这项实验从一百三十多年前就开始了,直到二十二年前,才真正取得成功。”
卡利斯被漫长的时间跨度吓了一跳:“二十二年前……你的意思是,从上一任教皇陛下时代就开始了?”
约瑟夫偏头看了他一眼,脸上露出鄙夷的神情:“你说错了,那是冕下,不是陛下。”
“冕下”与“陛下”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称谓。历代教皇对权力的理解不同,出现了两种称谓交叉混用的情况。卡利斯不想在这种细节问题上纠缠,他很干脆的认错:“对不起,是我的记忆出了问题。约瑟夫先生,您的意思是,历经这么长时间,只得到了一个二百零六号?”
公爵是个聪明人,他从之前的四号实验室里得到启发,判断出“实验成功”意味着“实验体存活”这样的结论。
“二百零六号的经验无法复制。后期实验表明,想要在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对实验本身进行量产,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陷入回忆的约瑟夫有些感慨:“阁下,你很幸运。你得到了教皇陛下的信赖,而且你赶上了最好的时候。”
卡利斯被说得一头雾水,他直言不讳:“我不明白您指的是什么?”
约瑟夫转过身,敞开双手,仰望着天花板:“这里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征服大陆北方而存在。”
公爵微怔了一下,随即涌起狂热激动的思绪:“您的意思是,六号实验体的开发目的是用作战争?”
“他们是最强大的战士。”约瑟夫眼里闪烁着点点微光:“你无法想象他们的力量。那是彻底改变时代,改变世界格局,真正让圣主以战争方式对异教徒进行裁决的最锋利刀剑。”
卡利斯在微笑,但这并不意味着他赞同约瑟夫诉说的这些。理智与狂信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此,身为掌控数百万士兵的王国联军统帅,卡利斯很清楚,个人力量在战场上毫无用处。尤其是镇守锁龙关的那种巨型机械怪物,绝非区区几千名圣教军,或者是一、两个躺在水池里这种诡异巨人能够战胜。
约瑟夫忽然笑了:“阁下,我知道你对我刚才说的这些抱有疑问,甚至不屑一顾。但我必须告诉你,六号实验体的强大已经超越了目前所知的任何军队,甚至比所有王国联军加起来都强。”
卡利斯觉得浑身一颤,下意识地问:“您确定?”
约瑟夫侧转身子注视着他:“在攻破锁龙关,横扫大陆北方这件事情上,我和你有着同样的看法。野蛮人必须死,这个世界容不下我们和他们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