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琼州海峡的霸权(1/1)
第572章琼州海峡的霸权
动身去临高的决定在李府内除了少数亲信之外无人知道,李洛由估摸着朝廷迟早要对临高动兵,所以这事情越少人知道越好。除了夸克之外,只带着顾葆成、贴身小厮扫叶并几个得力的家人跟随。
事情虽然定了下来,但是此时已经是年底,崇祯三年的新年转眼就到了,年关上事务繁琐,应酬又多,公事私事一一料理完毕,转眼过了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李洛由才算空闲下来着手安排临高之行。
去临高最便捷的办法当然是在广州坐高广船行的船了。这船虽然以载运货物为主,也搭客,票价极廉。不过环境嘈杂,人货杂居很不舒服;若是用自己的专用座船又太过张扬,而且海上不甚太平,要是给哪一股海上的好汉打听到了绑了票去就不好办了。正在思量间,扫叶提醒他,佛山的杨润开堂和临高有买卖来往,不如走他们的线如何?
“老爷还记得不?上次佛山的林老爷请吃酒,席面上就有位从临高来得刘老爷,说是临高一家药铺的掌柜。他家好像和杨润开堂的杨老爷是亲戚。走这条线路过去即稳当又有人照应,岂不是两全其美?”
经扫叶这么一说,李洛由也想了起来。当下关照把自己的日记调来。他有个事无巨细写日记的习惯。当然他的日记并不是今天心情不好,某某人是个混蛋,哪个姨太太欠管教之类的生活琐事,而是事关商业上的事情,当天做过什么买卖,见过什么人,谈过什么事情,有什么新的主意。
这种习惯是他在澳门做买卖的时候向当地的葡萄牙商人商人学来。他觉得这种方法不容易忘事,就是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每天不管多忙,睡觉前都要记下来。
翻看了下日记,查到的细节比扫叶说得更丰富。这么说,临高的润世堂药店倒是个可以利用的渠道。
当下又把替他掌总的冯师爷叫来,问他本地可有润世堂的分号?
“润世堂在广东没有分号,”冯师爷博闻强记,凡是和辽海行做过买卖,有过接触的商铺和人无一不掌握的清清楚楚,“可是他们在佛山有个账房,专管和杨润开堂接头,买卖药物。掌事的叫刘本善。”
“老爷要去临高,可以请杨世意杨老爷牵线。”冯师爷说,“临高的润世堂和佛山的杨润开堂是一枝二叶,两家的掌东是嫡亲的堂兄弟。”
虽然去临高是机密之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杨世意却无需忌讳――此人和自己一起倒卖辽东货,又和临高有勾连,绝对不敢在外面乱说。
当下打定主意,叫身边另一个专办机密事的小厮去佛山办这件事。
李洛由要去临高,杨世意当然不敢怠慢这尊“财神”,马上和刘本善联络。不过几天功夫,小厮就从佛山回来,说事情已经办妥。
因为事关机密,李洛由离开广州的时候只是对外宣称去佛山分号巡视――他在广州是有头有脸的大商人,每天都有人来拜访,不可能秘密失踪十天半月的。到了佛山之后,再由刘本善安排去临高。
杨世意对这尊财神曲意奉承,专门包定一艘双桅福船――原就是来往于临高的。船老大跑熟了的。又精心布置了舱室一番,还要派自己府中得用的家人随船伺候,李洛由谢绝了――他不想闹得声势太大。杨世意只好又送了许多路上搜用的酒菜。
船行一路无话,这天风和日丽,李洛由出了舱室在甲板上透气,只见这里海域极狭窄,两岸青山树木村舍田庄一一在目,不觉奇怪,问:
“这是哪里了?”
“已到了琼州海峡了,那里就是雷公岛。”船老大看上去很是轻松,指点着船只左面海域一处近岸小岛。
“这里是临高和澄迈的交界之处,过了雷公岛就是临高县的沿岸了。用不了二个时辰就到博铺港了。”
李洛由点点头,他从来没到过琼州,对这个大岛毫无概念。他的产业遍及广东,唯独在琼州府从无涉足,此地人烟稀少,物产贫瘠,除了木材、椰子、槟榔、红白藤之类,并无大宗土产出口,同样也卖不出什么东西。
澳洲人到底靠了什么,居然能让一个荒凉偏僻的小县兴旺起来?李洛由对此怀着浓厚的兴趣。
夸克从船舱里也钻了出来,他全身都是大明人士的打扮,只是戴着一顶乌黑的四方平定巾以掩盖他的头发。不过他的蓝眼睛还是暴露了自己的身份。
船老大平日也见过外国人,对此并不以为异。
“上帝,好美丽的风景。”夸克说。他有点贪婪的呼吸着新鲜的海上空气――这几天他一直不敢露面,现在才冒了头。
“船长说了,再有几小时就到临高了。”
“真得吗?”夸克兴奋的说,“我真想看看传说中的大铁船。”
正说着话,只见海岸边一艘挂着三角帆船正在破浪航行。李洛由马上意识到:这不是中国的船――从船型、帆装就可以看得出来――倒象是西洋帆船。
“这是什么船?”他指示了一下给夸克。
“这是艘三角纵帆船!”夸克的吃惊程度不比李洛由小。这是艘典型三角纵帆船,模样和他在英国老家海边看到的一模一样。但是他在亚洲从来就没有见过这种船――这种船一般只在近海沿岸航行,不跑远程贸易的。
“这是澳洲人的巡船。”船老大插话道,“从这里起到临高就是澳洲人的地盘了。”
“澳洲人在这里巡逻?”李洛由有点吃惊,还真是光明正大啊!“水师也不管?”
“水师也得看有没有本事管不是?水师就会要钱,看见几个海盗跑得比兔子还快!还敢管澳洲人的闲事?”船老大的话语里充满了对官军的鄙视,“澳洲人在这里天天巡逻,遇到海盗就剿灭,有船遭难了还肯施救,一点不含糊--自从有了临高的巡船,海峡里就太平多了--海贼们不敢进海峡。
“这船,操得真漂亮!”夸克大呼小叫,“抢风航行!上帝!”他又尖叫了一声,原来这船倾斜的一度让人觉得要翻了。
“澳洲人真是第一流的水手!”夸克拿出块大手帕擦了擦汗,“就是在我的家乡也不过如此。”
“他们能驾着大铁船远涉重洋而来,自然要长于舟楫了。”李洛由注意看着三角帆船的行动,速度即快又灵活,朝廷水师笨重老旧的师船若没有大炮怕是连自保都难。
巡逻船慢慢靠近,靠得之近,他已经看得见甲板上来回奔忙收帆放帆的水手了。在倾斜又颠簸的甲板上,穿着蓝布短褂的水手依然能快速的跑动干活。桅杆到甲板两舷上挂着成片的渔网,不知道有什么用处。甲板上的一切井井有条,而最惹眼的就是前后甲板上裹着油布的长长的管状物体了。大约就是澳洲人的大炮了。
“快挂旗!”船老大吩咐伙计。一会一面三角旗就在桅杆上飘扬起来。三角帆船似乎感到满意了,船首向外一侧离开了。
“这是什么意思?”李洛由饶有兴趣。
“我这艘船是在博铺注册过的。”船老大说,“所以有一面旗,挂起来就可以免检直航临高了。若是没有注册的船只就有可能要叫你停船候检。”
“有意思。”李洛由心想澳洲人管理极有章法,不像商人的作为,倒似是官府了。
“要是不停船呢?”夸克忽然问。
“您这位红毛老爷说什么呢?”船老大说,“不停船?别说上面的大炮一炮过来神仙也扛不住,就算给你一排鸟铳也够受的。再说检查又不会要你的钱财货物,何必找这个不自在。”
船老大又说:“临高的澳洲人很不错的,当差的都很客气,也不乱要钱。最近船只进出港不抽水,去做买卖的人都说好。”
“进出口免税,这是在吸引商人去那里交易。”夸克很是兴奋,从这点来看,澳洲人是欢迎商人去贸易的。自己要在那里设立商馆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澳门虽然不错,毕竟是天主教徒的地盘,自己若不是有李洛由托庇,早就给狂信徒们驱逐出境了――闹不好小命难保,他的同胞们在美洲走私黑奴的时候被西班牙人抓到是什么下场夸克知道的一清二楚。至于在广东自己也只能一直待在李家的宅邸货号里尽量不外出,日子过得还算舒适,但是未免太过无聊了一点。
如果能在临高设立一处货栈,自己就能通过这个据点和大陆做生意,收购丝绸、糖和瓷器,在临高存储之后再择机搭船回苏拉特转售,等自己有了更多的钱就干脆自己买一艘船贩运,实力再大些,就可以和澳洲人再谈,让他们允许设立英国商馆,让更多的英国商人来临高贸易,自己就能以商馆代理人的身份活动,其中的好处更是无可估量……
john?quark那商人的心剧烈的跳动着,仿佛眼前有无数的黄金在闪烁。他简直有点急不可耐了。
夸克?穷不禁吞了口唾沫,问:“去临高做生意的人多吗?”
“早先不多,最近半年多了起来。”船老大抽着烟杆,“差不多什么东西都能卖掉。再说回程还能带很多好卖的临高货回来,一来一回不空走,赚双倍的钱,大家能不愿意?”
“原来如此。”
“两位也是去临高做生意的吧?”
“何以见得?”李洛由问。
“不做生意,谁会去那地方。”船老大笑着说,“再说还有这位红毛老爷。红毛人无利不起早,只要有钱赚的地方,刀山火海都要去走一遭,油锅里的钱也要捞起来。”
夸克?穷哈哈大笑,连称说得是。当时欧洲流行的是重商主义,这番话在中国人听起来是贬,在他这个英国人听来却是夸奖。
李洛由觉得有意思又和船老大闲扯了好一会,见海上风浪渐渐大了才回舱室去。
“把物件都收拾收拾,马上就要到了。”李洛由吩咐扫叶,眉头一皱,“葆成呢?”
“回老爷的话,”扫叶小心翼翼的说,“他今天还是晕船,在舱室里起不来。”
“真是娇弱!”因为他的晕船,上船伊始让他在舱室休息,李洛由心想这都五六天了,晕船还不好。这孩子眼看要成家了,身体还这么弱,自己的妻族的唯一血脉不知道有没有能力重整家业?想到这里不由得暗暗发愁。
自己活着,当然是对他尽心竭力,只是自己的身子愈来愈不好,若有个三长两短,葆成别说能自立门户重振门庭,就算在李家谋个安身立命的位置怕也艰难。李洛由知道自己宗族里颇有几个近支对他如此照顾提拔一个外姓人有烦言。
不断有族人托人到他父亲或者族中其他长辈面前活动,要把自家的子侄塞到他的手下来,说是“学点本事”。而顾葆成的存在就屡次成了他不愿亲近族人的证据。
“哼,做事不行,贪财倒是个个在行。”这几年,宗族里投奔到广州来的也颇有十几个,除了少数几个之外,大多都准备靠着一个祖宗的好处来来享福的。这还算好得。更要命的是极其钻营,一个劲的想到他身边来“伺候”,以便让自己能捞一个经手大钱的“掌柜”、“管事”当当。
“一笔写不出两个李字,叔叔的事侄儿不当心,还有谁当心?”
这种话,李洛由听得都快吐了。事实证明,同族的人比雇来的异姓伙计更不可靠――在捞钱上面更是理直气壮:都是李家的钱,凭什么我不能用?李洛由对这号人很是无奈,又不便赶他们走。只好安排个闲差使好吃好喝的供养着,免生事端。
李洛由一想到这些宗族里的人就觉得烦闷。为了解闷消遣,他取了本书看了起来。这是一本《数书九章》,这是宋人秦九韶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