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北方佳人彭萱儿(1/1)
“黄金千两算什么,我这里有黄金三千两,放入书类聘礼当中。”
“一把焦尾琴怎么比得上萱儿姑娘的身价,再来一把霜寒名琴。”
“老夫这一首佳人赋还要不要再写呢,算了,一首佳人赋哪里能够跟萱儿姑娘相提并论,老夫奉上黄金三千六百两。”
“本世子这里有紫晶名棋一套,价值数千两黄金,不知萱儿姑娘可喜欢。”
……
李晓庆的话语刚落,众多宾客就像是疯了一样,纷纷送上价值惊人的聘礼,聘礼最高的一个几乎接近五千两黄金了。
这已经不是一掷千金,而是一掷万金了!
区区一个清倌人的三月拥有权而已,居然能够售出这么高的价格,宋安康也是瞠目结舌,心也随之慢慢下沉。
虽然他对自己送上去的诗词很有信心,毕竟那少说也是一首传世诗词,名气太小的,或者说是语文课本上没有的,宋安康都没有记多少,能够让他拿出来的都是在地球脍炙人口的那种。
本来宋安康还挺有信心的,可是想想五千两黄金价值五十万两白银,那就相当于十亿左右,这么夸张的数字,没道理打动不了彭萱儿和胜云楼。
就算是换成宋安康,他也宁愿要十亿块钱,也不要一首传世诗词。
算了,看来百年花魁是没有希望了,还是在其她六十五位清倌人当中找一个心动的一夜女友吧。
此时此刻其她六十五位清倌人已经穿着舞服,分别来到了高台各处,摆出种种动人的姿态,等待着各位宾客下聘。
这些清倌人有的妩媚多情、有的清纯如画、有的知性动人、有的活泼可爱……每一个的颜值少说也在九十分以上,基本上能够碾压地球娱乐圈里面九成九的女明星。
宋安康也看的颇为动心,游目四顾之间,寻找着喜欢的破功对象,只是佳人太多,宋安康也看的眼花缭乱,一时做不出选择。
好不容易下定了决心,准备挑选一位清纯宛若初恋的清倌人,却听到偌大的胜云楼中哗声四起,所有人的目光都朝着宋安康看了过来。
“怎么可能是他,胜云楼该不会是搞错了吧,居然会看上这个穷酸书生。”
“一首诗词而已,怎么值得了黄金五千两,我不相信,这其中肯定有猫腻,还请胜云楼公开这首诗词。”
“那么多的宝物萱儿姑娘没有看上,居然会看上了一首毫不起眼的诗词,难道这家伙是胜云楼内定的夫婿,可是他到底什么来头,居然有这么大的能量。”
“连三楼的座位都买不起,又怎么可能有太大的能量和地位,这其中肯定有问题。”
……
听到周围的喧哗声,宋安康这才愕然地发现,彭萱儿居然在那么多的聘礼当中,选择了他的诗词作为聘礼。
换句话说,收下了聘礼以后,接下来的三个月时间彭萱儿就属于宋安康一人所有,他可以对彭萱儿为所欲为。
看到有人出价已经接近五千两黄金,宋安康原本已经不抱希望了,还看好了心仪的清倌人,却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峰回路转,彭萱儿居然挑选了他的诗词作为聘礼,看来这位清倌人对诗词的喜爱还超过了宋安康的预料。
面对一双双羡慕嫉妒的目光,宋安康强行压下心中的悸动,正准备说话,就听到彭萱儿所在的闺阁中传来一个宛若泉水叮咚的声音:“赵公子,我看这首诗词现在无名,不知赵公子起好名字了吗?”
“起好了!”宋安康笑道。
彭萱儿好奇道:“叫什么?”
“北方佳人彭萱儿!”宋安康毫不客气地道,厚着脸皮将李延年歌改为北方佳人彭萱儿,只为博取佳人一笑。
果然,闺阁当中的彭萱儿掩嘴惊呼,沉默了下来,不知道过去了多久,彭萱儿忽然走出闺阁,朝着宋安康深深行礼:“多谢赵公子盛赞,有此一诗,萱儿此刻就算是死了,也能够瞑目。”
自古以来,最爱名声的除了文人之外,应该就是这些青楼女子了。
或许是因为长年在泥潭里面打滚,不被所有人尊重,因此很多青楼女子热衷于名声,希望能够跟很多前辈那样,通过种种方式流芳百世,赢得生前身后名,不再被人瞧不起。
其中诗词无疑是最好的留名方式之一,只是几千年以来,能够通过诗词留名的青楼女子寥寥无几,只有一两个而已,而且已经过去了很久。
不是没人愿意为这些青楼女子写诗写词,主要是因为这些诗词都太差了,还没流传多久便泯然众人矣,再也不被人记住,自然的诗词当中所描绘的青楼女子也不被人记住。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儿,就是诗词能够大幅度地提升青楼女子的名气和地位,让其出场费等暴涨,甚至翻上数倍、数十倍以上。
既可以青史留名,又能够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所以看似不值钱的诗词,其实却是最值钱的。
当然前提是这首诗词足够优秀,能够流传开来,获得无数人的认可,而在精通琴棋书画的彭萱儿看来,宋安康的这首北方佳人彭萱儿就拥有这样的质量,绝对称得上是一首传世诗词,也将她夸到了极点。
单单是看着这首诗词,彭萱儿就觉得心生震撼,想要捂住小脸,原因无它,对她夸得太狠了,让彭萱儿都觉得承受不住。
不过这首诗虽然颇为夸张,但是却让人觉得很有感情,让看到之人能够清晰地察觉到写诗者对她的喜欢。
正是这份情真意切,再加上这首诗的确特别好,有很大的可能让她留名青史,乃至于身份地位剧增,所以彭萱儿才会放弃了五千两黄金,选择了这首诗作为聘礼。
宋安康也没有辜负她,直接以她的名字命名此诗,再次打动了彭萱儿的芳心,让她一颗心暂时完全寄托在了宋安康的身上。
对于自己一力选择此诗作为聘礼,甚至不惜小小得罪几位楼中高层的举动,再无半点儿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