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明末逐鹿天下 > 第222章 张献忠败亡 议和疑云

第222章 张献忠败亡 议和疑云(1/1)

目录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咚!咚!咚!

三下急促的敲门声,已经熟睡的苏河,立刻睁开眼睛。

他看着同时醒来的王文君,安慰道:“你现在怀着孕,需要充足的睡眠,继续睡觉。

半夜来找我,这一定是出大事了,我去看看情况。”

苏河给王文君盖好被子,他起身穿好衣服,来到房门外。

女警卫团负责人鞠躬说道:“打扰王上了,李凤鸣参谋长和王仲策首相,都在凌云殿等着您。

他们联决签署命令,让我叫醒您。”

“这事儿做得对,就应该按照程序叫醒我,明天去找李慧欣领赏。”

苏河夸奖警卫,他走到凉亭边,这里摆放着一个自行车。

他骑着自行车,走在水泥路上。

没有轮胎的自行车,骑着有些费力,但也比走路快很多。

路途太近,不需要马车。

李凤鸣和王仲策,他们两人能在半夜叫醒他,这是真的出大事了。

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事,两广、云贵、还是河套。

两广刚占领,现在民心还没有完全归附,大明前几次试探,都被东南都督府挡了回去。

但大明朝未必甘心,两广可是大明财税重地。

云贵那里只是土司不稳,改土归流一直在进行中,很多土司不满意改土归流,经常搞事情。

如果当地屯垦兵团镇压不住,土司相互串联,真可能闹出大事。

河套地区,他们一直向着漠南蒙古区域扩张。

后金插手或是蒙古部落联合起来,很可能导致蒙古部落联合起来。

但有机枪和火炮存在,发生这种情况概率不高。

苏河来到凌云殿,这里的煤油灯全部点亮,房间内亮如白昼。

他看到房间内不只有李凤鸣和王仲策。

还有暗卫首领苏长胜,军情局局长杨千鹤。

苏河看到他们的表情都很严肃。

“出什么事情了。”

杨千鹤最先站出来说道:“王上,我们前段时间就收到情报。

大明进攻两广,在程乡县和南雄府接连失利。

二十多万明军,他们被第一军和第八军打得溃不成军。

直接打醒了南方的明军,他们不敢与我军硬碰硬。

看到我军无意北上,留下一部分明军守着重要关卡。

这些南方明军,转头就去围剿张献忠。

张献忠把明皇陵挖坟掘墓,崇祯皇帝对张献忠具有极大恨意,见两广已成定局,调兵围剿张献忠。

南直隶明军重兵围剿张献忠,又有湖广总兵左良玉盯着张献忠猛追猛打。

前段时间就有消息,张献忠被明军包围在怀宁县。

现在这个消息已经证实,张献忠本人被抓住,准备押往京城受审。

我们预估张献忠的下场和闯王高迎祥一样。

甚至他比高迎祥的下场更加惨烈。

张献忠的部下,大部分都被明军围歼,少部分逃窜出去。”

杨千鹤说完,苏长胜也站出来说道:“王上,接到情报人员的飞鸽传书。

辽东总督孙传廷带领关宁军,准备从辽东北上河南。

他与河南总督卢象升的天雄军,准备一起围剿在洛阳的闯王李自成。

根据我们的兵棋推演,李自成的胜算不足一成。”

苏河听着张献忠败亡的消息。

他早有准备,一点都不感到意外。

大明朝廷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现在还不是明朝末年,大明朝廷还有几分元气和一些忠臣良将。

苏河夺下陕西云贵等地,这些都是大明朝廷需要花大笔银子救灾的地区。

没了急需花钱的陕西地区,还有徐光启用他生命,帮助大明朝搞到一笔钱。

让崇祯皇帝意识到,矿税和盐税,还能征收那么多钱。

大明朝廷又被他们多次暴打,认识到火枪火炮的厉害。

现在大明精锐明军,已经是纯火器部队。

张献忠还不如李自成,他只从秦军这里获得少量的火器,没办法补充损毁的火器。

火器损毁之后,他们也没有能力修复。

大明兵力多,武器还先进,对付张献忠时,士气也有保证。

大明朝廷应该也察觉到,有张献忠和李自成等人,从内部捣乱。

他们没有办法集中全部实力,应对秦军的进攻。

这才趁着秦军把注意力,放在两广和蒙古草原时,集中全力剿灭张献忠和李自成。

张献忠已经被明军剿灭,如果暗卫没有探查到孙传庭部的动向。

真让孙传庭带领关宁军,参加围剿李自成的战役。

两支大明火器最强的部队,合作围剿李自成。

凭借李自成现在的实力,不可能挡住明军。

苏河面色如常,吩咐道:“这一天早晚会发生,大明的实力增长,张献忠,李自成等人不提升自己部队的实力。

他们败亡,那只是早晚的事情。

但不能让大明胜利的这么轻松,暗卫加强对李自成的扶持。

通过李自成这支军队,持续不断消耗明军的实力。”

苏河说完这句话,他又补充道:

“做好大规模战争的准备,张献忠已经败亡。

等到李自成也败亡,我们和明军中间就没有了缓冲地带。

让大明朝廷可以集中全力,与我们进行决战。

这场战争的胜负,将决定天下的归属。

为了取得先机,李自成败亡的时候,很可能就是大战爆发的时候。

我们现在就要进入备战状态,做好一切准备,应对大规模战争的来临。”

苏河已经意识到了,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就会与大明展开决战。

现在决战,不是最完美的时机,但他们已经准备好。

所有军队都完成了武器换装,军校已经培养了四期学生,第五期学生将会今年毕业。

秦军军队的军官,现在储备充足。

各个城市的警备军,就是后备部队。

可以随时抽掉警备军,加上新兵营的士兵,新建五到八个军。

占领两广地区后,他获得消息,船队已经出海。

他们通过海贸与世界各国贸易,工业已经盘活。

经过几年的准备,储备了大量新式官员。

哪怕是近期就执行统一战争,秦王府现在也能承受。

“王上,事情不太对。”李凤鸣皱着眉头说道。

“凤鸣,你发现什么问题?”苏河询问道。

“王上,你不觉得辽东总督孙传庭,准备带大量的关宁军进入河南。

这件事有极大的蹊跷,正常情况下明军绝不会这么做。

关宁军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抵挡建奴。

现在关宁军无视建奴近在咫尺的威胁,这很让人意外。

大凌河战争刚过去不久,明军和建奴的冲突也一直没停。

河南那里,指凭借卢象升,也能稳定当地局势,没到必须调孙传廷南下的程度。

我猜测一种可能是建奴出事了。

但这事概率不大,另一种可能是……”

李凤鸣说这句话的同时,他把手指分别点在了面前地图的沈阳和京城。

苏河立刻反应过来,道:“凤鸣的意思,你觉得大明已经和建奴,他们两方准备联手。”

李凤鸣点点头,分析道:“我觉得大明和建奴,已经暗中议和。

最起码他们已经有了默契。

这样大明朝廷才放心,把孙传庭和大部分关宁军调往河南地区。

我们给予大明和建奴极大的压力,很可能促使这两方势力放弃仇怨,联合起来共同抵挡我们。”

苏河之前就担忧,大明朝廷会和建奴联合起来,导致火器技术扩散到草原。

他不想把大明朝廷逼到死角,这才没有优先攻打北方地区。

没想到苏河给大明朝廷留一些战略空间,他们依然选择这条苏河极为厌恶的道路。

大部分文官集团,都极为短视,做出令人哭笑不得的选择。

其中就以两宋文官最为突出。

联合金人灭辽国,联合蒙古灭金国,这种极为愚蠢的操作,智商正常的人都想不出来。

苏河下定决心,语气郑重的说道:“暗卫和军情局,分别调查这件事。

看一看,大明是否和建奴议和。

大明真和建奴议和,我们立刻出兵,不能给两方联合的机会。

在议和早期,还能阻止他们合作。

真到他们深入合作,再阻止就晚了。”

苏长胜和杨天鹤,立刻站起身行礼。

他们他们保证,尽快查出事情的真相。

李凤鸣参谋长,代表都督府保证道:“王上,我这段时间去各地考察军备。

主力部队都已经换装完成,富裕城市的警备部队,也完成了武器的换装。

云贵广西地区百姓参军很热情,今年新兵就招收十五万人。

参谋部会根据各军的实力和位置,制定相关的战略。”

王仲策也代表内阁发言道:“王上,我们的战争经费,足够支撑几场大的战争。

内阁会加快官员的选拔,国子监的学子,也会培育更长时间,暂缓外放为官。”

李凤鸣和王仲策,都已经听出来苏河态度的坚决。

大明和建奴议和,这是大概率的事情。

没有议和,大明朝廷根本不敢动辽东地区的明军。

他们立刻表达都督府和内阁的态度。

苏河听完他们的表态,笑着说道:“我刚才想到大明和建奴可能议和,我有些失态。

我们不能被敌人牵着鼻子走。

不能因为一时冲动,在没有准备好时,就发动大规模战争。

我们现在开始准备战争,大明朝廷和建奴真的议和。

我们也不能太着急,必须准备好一切,有极大的胜率再动手。

一时冲动,导致最终输了战争,那反倒是得不偿失。”

李凤鸣和王仲策,看到亲王苏河这种表态,他们更加放心了。

这次紧急会议,他们只决定一件事,整个秦王府开始备战。

秦军继续增兵,兵工厂开始加大武器弹药的生产。

议和只是猜测,但大规模战争,在不久之后确定会发生。

………………………………

凌云殿其他人都已经散去,苏河在地图前站了半夜,他怎么想也想不明白。

大明怎么会和建奴议和。

就像他一直想不明白儿皇帝赵构和石敬瑭。

崇祯也要当儿皇帝,他在历史上的表现,不是这种人。

大明的一些文官集团,也绝对会反对议和。

难道是大明某一个文官集团绕过崇祯做的事。

这又不太可能,大明皇帝的权力极高。

要不是崇祯眼高手低,也不会把大明弄得一团糟。

希望苏长胜和杨千鹤,这两个人能调查清楚这件事。

早晨八点刚过,汉中钟楼响起了第一次敲钟声,这代表着人们开始工作。

苏河吩咐秘书,把内阁大臣李志升叫来凌云殿。

大规模战争,第一个考虑的因素就是军队实力。

军队不能打胜仗,多蠢的人才会启动战争。

苏河对秦军有信心,他们的士气和武器,冠绝世界所有地区。

这个时代,海军苏河不敢说世界第一,陆军绝对是世界第一。

第二个因素,就是储粮局的粮食储量。

今年夏粮刚刚收仓,可以预估粮食的产量。

去年的秋粮,税务局和储粮局上报的数据,现在也统计完成。

储存粮食的多少,是苏河发动战争的底气。

现在华夏北部地区,河南、北直隶、山东都是饥民遍地。

没有足够的粮食储备,总不能看着这些百姓饿死。

专门负责工农业的内阁大臣李志升,在秘书的引导下,来到凌云殿。

“不要着急,坐下说。”

苏河看到李志升,刚走进凌云殿就翻开资料准备汇报。

李志升坐在苏河的对面,汇报道:“王上,今年的夏粮又丰收了。

肥料和农药的使用,让夏粮连年丰收。

去年秋粮种植玉米,玉米的产量极高,还方便种植。

种植的百姓都赚到了,今年收获夏粮之后,很多百姓都开始种植玉米。

我查看储粮局汇报的资料,算上这次夏粮丰收。

储粮局粮仓内的粮食,大概有五百万吨。

大部分是玉米和红薯,少部分是小麦和水稻。”

苏河听到这个数字,他比较满意。

辛辛苦苦这么多年,终于攒下了不菲的家底。

“这么多的粮食储量,这样哪怕是河南和北直隶遍地饥民。

一天为他们一碗粥续命,也能等到粮食收获的时节。

但要做好最坏的准备,比如天灾持续,我们这里粮食减产,新占领的地区也无法种植粮食。”

李志升建议道:“王上,我听广东原先疍户说,大型渔船出海捕鱼,每次都能获得上万斤鱼获。

这些鱼腌成咸鱼,也是极好的粮食。

哪怕陕西或是四川遭受天灾,粮食减产。

有大海源源不断提供鱼肉,百姓们也能坚持下去。

我听疍户说,他们有段时间,天天吃鱼和贝类生存。

我们用粮食加上鱼,这样就万无一失了。”

“李爱卿,你这个主意真棒。”

苏河想到了海洋里食物极多,只要有船就不缺食物,广东周边可有好几个大渔场。

一头鲸鱼身上的肉,比上百头猪还多。

苏河要发展海洋捕鱼业,储备更多的食物。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