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石中之王(1/1)
十万块钱之内,一定可以拿下这个宝贝,但陈友好却没有这么干。
究其原因,也是因为这个陌生男人等着用钱交手术费,陈友好要是坑了他,自己的良心也过意不去,这是陈友好做人的底线,他不会轻易的违背。
上次陈霜带着陈友好去西关路的鸭血粉记,意外的遇见一个明朝的佛根雕。
鸭血粉记的老板不识货,直接要将佛根雕送给陈友好,陈友好也没有占这个便宜,反而请甄老花了六十万,买了下来。
从这件事情就可以看出陈友好的为人,唐老和甄老也是因此而越发欣赏陈友好这个年轻人,甚至在内心默认了陈友好,成为徒弟和未来孙女婿的身份。
即使现在陈友好坐拥亿万家财,他也没有改变初心,更不会为了区区几百万,而践踏了自己的底线,埋没了自己的良心。
陈友好的话音刚落,陌生男人就激动了起来,原本已经绝望的内心再次复苏,眼前这个年轻人真的肯花两百万,买自己的白玉观音像?
不过,当陌生男人的目光落在陈友好衣服上的时候,顿时又有些失望。
今天的陈友好又是一身地摊货,根本不像什么有钱人,怎么可能花两百万买一件,被鉴宝师公认为残次品的古玩,有钱也不是这么烧的。
“兄弟,你是不是在拿我寻开心,刚才你也听见新宝轩的鉴宝师怎么说的,我这件古玩也就值两万,你肯花两百万来买,你这分明就是看我丢了脸面,拿这件事情来嘲讽我。”
陌生男人以为陈友好不怀好意,所以语气也变得不客气起来,然而他真的误会了,陈友好确实是真心要买他的古玩,只是看中的不是什么白玉观音,而是田黄石的底座。
田黄石,出自福省寿山的石中珍品,有福寿的美好寓意。
陈友好用手轻轻的摸着白玉观音像的底座,入手温润细腻,具备了“细、洁、润、腻、温、凝”的六中品质,这也是坚定石头品质的六个标准。
清朝时期,闽浙总督曾经将一块上好的田黄石,雕刻成了印章,送到了乾隆皇帝的面前,乾隆皇帝将其奉若至宝,代代相传。
咸丰皇帝临终之际,更是赐予了慈禧太后一尊,田黄石雕刻的御玺,等到清朝灭亡的时候,溥仪什么珍宝也不要,却将那枚田黄石的御玺藏在里棉衣里,偷偷带出了皇宫。
这些是史料记载的典故,更别说还有关于田黄石的各种民间传说,田黄石是女娲补天的时候,遗留在人间的瑰宝,这块补天石坠入了福省寿山,形成了现在的田黄石之源。
更又有人宣称,福省寿山就是花果山,是孙悟空出生的故乡,而齐天大圣孙悟空,就是从田黄石里蹦出来的。
自古以来,就有一两田黄三两金的说法,更别说这块田黄石还是古董,加上年代的价值加成,三斤黄金也换不了一两田黄石。
更别说还有收藏田黄石,可以驱灾辟邪,延年益寿的各种说法,一直被誉为石中之王。
随随便便一块田黄石,至少就能卖到几百万的高价,更别说这个白玉观音像底座的田黄石很有分量,质量也不错,陈友好卖个八百万,也完全不是问题。
只是这样一来,陈友好就有点坑人了,八百万的田黄石,用两百万就买下来了。
虽然不是陈友好主动骗人,只能怪这个陌生男人不识货,但陈友好也是有些不好意思的,感觉自己捡了一个大漏,如果是捡古玩界的漏,他自然不会有心理压力。
踏入了古玩界就应该有亏钱的心理准备,但很明显眼前的这个陌生男人不算古玩界中人,无非是家里缺钱救命,才不得不拿出传家之宝变卖。
这种情况跟陈友好的父母欠了青松公司的债务,被逼得走投无路,又是何其的相似,感同身受的陈友好又怎么忍心坑人。
不过陈友好又不能说出真相,要是说出了真相,对方明白了田黄石底座的价值,咬死了八百万的价格,陈友好也没了赚头,不符合做买卖的原则。
思来想去,这个陌生男人也就缺两百万救命,除了陈友好也不会有其他人肯出这个高价收购这个白玉观音像,陈友好干脆就以两百万的价格,将这个白玉观音像买下来。
陈友好已经打定了主意,没想到这个陌生男人还不相信了。
“我没有这么无聊,更不会拿你寻开心,你要是答应交易,我现在就可以给你转账。”
陈友好眼神坚定,认真的对着陌生男人说道。
“你真的要花两百万,买我的白玉观音像?”
陌生男人惊讶的看着陈友好,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惊喜。
陈友好还没回答,一道刺耳的声音就从藏宝阁的门口传了过来。
“我都说了你的白玉观音像不值钱,你怎么还不走,坐在我们店外的大理石干嘛。
快点走,别碍着我们藏宝阁的生意。”
那块大理石是方和买回来的,据说是跟风水布局有关,现在陌生男人一*坐在大理石上,杨福山看见了自然不高兴,走到了门口呵斥了几句。
“陈友好?
你也在这里,我以为是谁挡着藏宝阁的大门,原来是你们两个瘟神。”
杨福山催促了陌生男人几句,转头又看见陈友好在旁边,他还以为两人认识,语气更加不客气了。
“大路朝天,各走一边,我们站在人行道上,又没进藏宝阁,关你屁事啊。”
陈友好早就不干外卖员,更不是杨福山的下属,不需要受他的气,直接怼了回去。
“这块大理石是我们藏宝阁的东西,你们这种穷光蛋,还不快把*移开,坐脏了我们的大理石,你们赔得起吗?”
杨福山嚣张的说道,他早就习惯了在陈友好面前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丝毫不讲道理。
“我......我不知道......”陌生男人听见杨福山的话,也有些紧张,立即从大理石上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