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小说 > 我和崇祯成了合伙人 > 70 周遇吉的提议

70 周遇吉的提议(1/1)

目录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一听说是周遇吉请求觐见,那没说的,崇祯皇帝第一时间便接见了。

对于这时候的他来说,应该是所有武将中,周遇吉是排在第一的。

哪怕同样是刘伟超推荐的三个人,周遇吉也比孙应元和黄得功要更得圣心。

虽然就之前来说,孙应元和黄得功的军职要比周遇吉高,战功方面,当然也是他们两个人多一些。

不过同样的,周遇吉的战功也不少。就从江南回师京师的时候,还在山东那边活捉了一处声势浩大的贼首。

而之所以周遇吉会成为崇祯皇帝心中武将第一人,主要是之后发生的事情。

他们三人中,孙应元就在这个月会战死,后面自然就没有功劳了。

而黄得功主要是守护凤阳皇陵,对付张献忠那边,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战绩。甚至最后死的时候,也是有点窝囊。

周遇吉这边,却是不一样了。

建虏在下半年入侵的时候,七万余众从山东劫掠大量物资和青壮年人口经杨柳青北返关外,整个山东、河北两省各地明军或望风而逃,或撤兵让路。

而当时已接圣旨由杨柳青调往山西任总兵的周遇吉本已带兵开拔,但他听说建虏要过境杨柳青,遂率骑兵返回杨柳青,利用地形痛击建虏,清建虏死伤数千,创造了在明清交战史上罕见的明军以少胜多的战例,而且还是野战。

这个战事,可以看出周遇吉的精忠报国,特别是在其他明军将领的衬托下,更是难能可贵!

而且也能看出,周遇吉是一位杰出的带兵将领。

除此之外,他驻守山西,阻击李自成从山西进攻京师。各地官吏纷纷投降的风气中,都劝他也投降。

但是,周遇吉却斩说客,誓死不降,最终战死宁武关。他的媳妇也随他,宁死不降的那种。

后世多有纪念他,古典昆曲大戏《宁武关》,以及京剧《宁武关》表现的就是周遇吉的戎马一生。

崇祯皇帝看完这些资料,如何能不感动!

武将第一的位置,又怎么可能跑得掉!

也是这个原因,在刘伟超出主意之前,他自己就先给周遇吉封了忠武伯。

这不,崇祯皇帝就特意等了下周遇吉,到了之后,还让他上了御车,一起前往玻璃厂。

“朕又有一些玻璃器皿的制作,很是赚钱的那种,得赶紧吩咐下去。对了……”崇祯皇帝说到这里,看着周遇吉又道,“还有千里镜,也能打造出来,到时候拨给你一些。”

周遇吉听到有些惊讶,当然也很是高兴,就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末将昨日思虑良久,或有一策,可解决新兵训练时长之事!”

说完之后,他从怀里掏出一本奏章,双手呈上。

边上伺候的内侍一见,连忙上前去接过,转呈皇帝。

“是么?”崇祯皇帝没想到周遇吉竟然说这个事情,一时之间,有点惊喜,甚至都有点等不及看奏章,便直接问周遇吉道,“爱卿有何良策,快快说来!”

“末将遵旨!”周遇吉听了,便立刻回奏道,“如若新兵皆用火器,则可缩短训练时长。当年戚大帅练兵之法,就可用之!”

“哦?”崇祯皇帝一听,有点狐疑,再次确认道,“当真有效?”

周遇吉一听,抬头挺胸,毫不犹豫地说道:“戚大帅的战绩,有目共睹,所练之军,必是强军无疑!”

“那为何其他人不用戚继光之法?”崇祯皇帝听了,还是有疑惑地问道,“如若好用,我大明军队皆是强军,何有今日之祸?”

一听这话,周遇吉便知道他不懂兵事,就连忙解释道:“陛下,之所以戚大帅之后,再无当年之强军;之所以末将以前未提及此事,原因其实只有一个……”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听出他的意思,只要能解决问题,那他就能得到强军,于是,他便立刻迫不及待地追问道:“什么原因?”

“钱!”

“什么?”崇祯皇帝听得很是意外,有点不敢相信,只是这个原因而已?

“没错!”周遇吉立刻肯定地回答道,“戚大帅之练兵统兵之法,耗钱!”

“怎么个说法?”崇祯皇帝听到只是钱的问题,这会儿的腰杆子有点硬的,便露出浓厚的兴趣,马上问道,“是给足军饷么?”

“陛下,给足军饷只是基本!”周遇吉听了,当即回答道,“军队所用之盔甲兵器,包括火器,皆要是精良,不得滥竽充数。军法森严,令行禁止,离不开赏罚分明!戚大帅麾下,斩首一级赏银40两……”

“……”崇祯皇帝一听,便呆住了。

在他这个崇祯朝,拖欠军饷都是常态。

为什么秦地边军多有反叛,就是军饷拖了两三年的都有,人家卖儿卖女都活不下去,当然要造反了。

之前他提前发了勇卫营的军饷,那都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至少在崇祯皇帝看来,那都是很有成就感的。

结果没想到,当年戚继光的军队,竟然是那么耗钱,斩首一级就是40两银子!

这个时候,他都有一种冲动,这么多钱,要他的话,他也要拼命去斩首了!

看到崇祯皇帝在发呆,周遇吉心中有点不安了。

之前的时候,他看到皇帝对他非常信任,也让他看到,好像皇帝真得有钱了。

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让他鼓足了勇气,想要说说这个钱的事情,或者说,有关火器的事情。

一直以来,大明军队的将领,是不管军械打造的,由兵仗局或者军器监打造下拨的。

而明朝武将的地位之低,是有目共睹的。拨下来什么军械,那只能用什么军械,谁敢有异议?

而明末的贪官之多,自然不可能错过军火的,偷工减料是常态!

如此一来,火器经常炸膛,谁敢用?

也是如此,哪怕是在勇卫营中,火器的比例也不高。

而周遇吉作为一个统兵将领,如何敢向御马监掌印太监质疑火器质量?

要不是崇祯皇帝的改变,他这一次也肯定不敢提出这个火器的方法。因为这就等于是他去和那些掌管御马监辖下的兵仗局,也就是和那些太监去作对,断人财路去了。

要不然,周遇吉作为统兵将领,不可能不知道火器兵的训练时间要比冷兵器短。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