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泰举一人可平江淮(1/1)
翌日。
清晨,天光放晓。
晨日徐徐从东方鱼肚白开始冒出,光线照耀辅射着大地。
淮水南岸四周,一眼望却,已成一片焦土废墟,满目疮痍。
浓浓的黑烟依然还未完全褪去,渐渐飘上空中。
无数被烧焦的尸首,此刻也发出了恶臭味。
层层尸首,仿佛堆积如山,血染疆场。
一场大战持续一夜,终是告一段落。
此役,扬州军集结于此的六千余众除了投降的千余士卒以外,几乎全部丧生。
唯有扬州刺史陈温突破重围,携数十余卒仓皇向南奔逃首府寿春而去。
针对于此,袁耀也并未举众而穷追不舍。
这一战,扬州军有生力量基本上已是被全权歼灭。
己军进取江淮之地已然是畅通无阻。
扬州刺史陈温纵然生还,已是不足为虑。
首府寿春成了袁军的囊中之物。
故此,这一刻,袁耀反而是并不召集进兵,反而是严令全军开始清扫战场,进行善后工作的处理。
“各部听令,限时两个时辰内务必将此地战场清理干净,将尸首掩埋,绝不可横尸荒野。”
“并且切记,严令将死尸丢弃河流中,违令者斩立决!”
瞬息之间,袁耀召集各部将校,严肃下令道。
号令传下。
诸将校纷纷面露疑惑之色。
清理战场?
这是为何?
在他们印象里,战斗结束不应该是马不停蹄的趁胜进兵吗?
现在为何要停留下来,做这等毫无意义之事。
但只是军令已下,虽不解,却也不敢不从。
诸将校只得号令本部军士开始各自清理打扫战场。
袁耀抚剑屹立于战阵之间,静静观望着诸士热火朝天的干着,面上露出笑容,遂又充斥着一股忧虑。
虽然全军将士都很疑惑为何他要重视“打扫战场”这一举动,为此不惜下严令。
实际上,袁耀却是在为疫病做防范。
古时,人口损失最严重的是哪几类?
一为兵灾。
两军征战,双方厮杀而导致青壮年急剧下降,这定然会影响到后续的农耕。
青壮的不足,足以令每家每户耕种收成欠佳,最终导致饿殍遍地,流民横生。
饿死者、失散者不计其数!
二为疫病。
古代对于瘟疫的防范极其薄弱,身处乱世中,战乱频繁,死者无数,若不注意防范且还污染水资源的话,那么爆发疫病是必定的。
三为隐匿人口。
此主要是豪强大族收拢流民,隐去官方户籍,使之变为查无可查的佃户,只能供给本家驱使。
袁耀自然知晓,汉末为何人口能从鼎盛时期的六千万众削减至后续全国唯有数百万人口的原因。
关键就在于这三点。
身处乱世,战乱频发,导致生产遭受破坏,饿死者甚多,又不加以防范,自然而然的将大规模爆发疫病。
而疫病一旦爆发,以古代的医疗手段又极难解决。
此消彼长之下,人口损失又岂不是成倍增长?
……
正是考虑到上述总总因素,袁耀才极其重视战后的清扫问题。
毕竟,这后续关注到民生发展。
若疫病大规模爆发,到那时节,州郡间人口必然会陷入大幅度的流动与流失,人口下跌,人力的丧失,那纵然在占据偌大一州又有何用呢?
所谓“存人失地,存地失人。”
人口资源远大于领地。
因为,开垦耕种、赋税已充军资,都需要民众的配合。
所以,袁耀心绪才极度坚定,意欲控制疫病的爆发,尽量减少疫病发生的先觉条件,做好防范。
花费一两个时辰,在袁军各部的不懈努力下,终是将战后残垣给清理干净。
随即,袁耀令全军稍作休整,便再度结阵而行,浩浩荡荡地举众南行,兵锋直指首府寿春。
南下途中。
新近归附立下功勋的周泰不由再度抵足袁耀从旁,拱手轻声道:“启禀公子,自淮水一役,扬州军主力几乎折损殆尽以后,我军一路南下以来所途经各城邑、乡里,无不是望风而降,所向披靡。”
“想来,当大军奔袭至寿春城下时,军威势必达至最巅峰之际。”
“泰保举一人,愿助公子轻而易举攻克寿春,继而攻略江淮全境。”
徐徐一番话语,周泰娓娓道来。
“幼平所举何人?”
闻言,袁耀面露托腮之状,沉声相问着。
“启禀公子,泰有一好友,姓蒋名钦,字公奕,乃是寿春人士,但他却于寿春以及周边郡县内都有着无论伦比的号召力。”
“若能得其相助,则我军势必能迅速平定整个淮南之地。”
周泰话落最后,面上神情淡笑而又郑重,言语间极为肯定了蒋钦的才能。
当听闻到蒋钦的大名时……袁耀忽是神色一震,继而心下露出浓浓的笑容。
他初涉足于淮南,便凭借自身卓绝的魅力吸引了江表虎臣周泰的依附,现又有机会收复另一位虎将,这焉能不喜?
不过,心下喜悦的同时,袁耀面上自是免不了担忧之状,遂忧声道:“只是幼平,你所表举的蒋公奕是否有意为我所用呢?”
“公子不必担忧!”
话落,周泰却挥挥手示意着,随即道:“泰与公奕相交已久,时常有书信往来,他曾不止一次向我展露过自身向博取功名利禄,以求建功立业,封妻荫子之心。”
“只可惜,如今正值大乱之际,可遍访江南之地,却发现竟无一人可堪称雄主,这对于公子来说,确是极佳的机会也!”
“泰想,凭公子背后所蕴含的家族势力,以及公子这连日来所拼搏而出的无尽胆魄等卓绝能力,在辅以泰从旁游说一番,公奕想来不会生出拒绝之心。”
一席郑重的话语,周泰为其鼓舞信心道。
“善!”
既然话音已落,袁耀便面露严肃之色道:“那此事便全权交托幼平了,还望幼平能够说服蒋公奕,说其来投。”
“定不负公子之托。”
周泰自然亦是郑重接令道。
言语间展露出绝无仅有的自信力。
他感觉,若凭自身与蒋钦的关系,一纸书信说服来投想来不是太大问题。
注:文中设定主角年纪初平四年18岁,与孙策同年,原史上孙策于江淮大肆结交诸人,也是从十八九岁开始的,将进入主角与孙策在人才方面争夺的博弈。